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可報道社會美好一面

       一天看几份報紙是我的習慣,有時間也會上网閱讀中港台的新聞要點,但這些年來覺得報章或网路上所報道的政治課題都以互嗆互批為主,看不到我國未來的政治走向及政治人物的誠信。

       社會新聞几乎每天都少不了掠奪、鎗殺、自殺的新聞,看多了讓人對社會治安失去信心及產生恐懼。而娛樂版報道的大多數是明歌星的不檢點私生活,圖片中的女主角穿著暴露,令家長及教師擔憂,我們的年輕人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嗎?

       以上種種的新聞內容,也讓我在思維上產生矛盾,鼓勵學生閱報是我一直以來積極推動的,但又怕學生看了太多的負面新聞報導,讓學生心靈受到污染。還好這些日子星洲日報報道了由星洲日報主辦 大馬孝行獎,并通過大篇幅專題報道,介紹入圍主角的經歷,內容詳盡感人,原來在我國也存在著這些好人,他們也許是少數,但少數才能激發更多人去反思及跟隨,做善事、盡孝原來是很美的一件事。

       其實,在我國很多角落都有很多值得報道的新聞,現在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不了解市場的走向,不知道國際上所發生的大事,危險意識不足,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除了家庭及學校教育需要給與指導外,如果媒體能配合,我想政治人物的素質會提升,人民的生活會安穩,國家會富強。

 
(20130311刊登于星洲日報)

口頭承諾與法律

媽媽說故事

       很久以前,媽媽跟我說過一則故事: 有一對鄰居夫婦結婚很久了一直都沒有生育,他們想領養一名小孩,金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于是友人幫他們找到了一戶家貧因小孩太多沒錢供養的人家,這家庭打算要把還有半年就出世的小孩送人,但生產費要這對夫婦負擔,因渴望小孩已久,所以什么要求都答應了,反正領養后才說。

       雖然在處理手續過程中不是很順利,他們的親戚朋友也有提醒他們先要了解有關領養的法律條文才行動,因看著盼望已久的心願就要實現,也就沒有詳閱太多的細節,更听不下別人的意見。最后,他們拿到了一張對方簽署但沒有法律地位的信件,也得到對方口頭的承諾,他們覺得對方是有誠意的。

       數月后孩子終于出世了,夫婦倆很高興的到醫院付完所有的手續費,想把男嬰帶走,可是對方說男嬰剛出世需要喝母乳,要求對方多等一個月。一個月后這對夫婦再去領男嬰時,對方因家里都是女孩沒有男孩所以反悔不送了。雖然經過力爭,也具有對方簽署的信件及口頭承諾,但在法律上這些都站不住腳的證據。最后,他們只好自認倒楣,埋怨介紹的朋友,埋怨對方沒有遵守諾言,卻沒檢討自己的疏忽,到頭來人財兩失。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故事,尤其是講求以和為貴的華社,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遇到跟自己的行事作風相反的意見時,就認定對方是極端分子,對方想太多了。的確,有些事是可以邊做邊協商邊爭取,如果牽涉法律的,我們還是要謹慎,因為我國是一個法制的國家,當年獨大的失敗就是我們的借鏡。

(20130615刊登于星洲日報)

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為什么獨中要籌款?

2013年金磚票券
上圖右下及下圖為2006年金磚票券


我是80年代的独中毕业生,进入独中的第一天我就知道什么叫独中6年下来听了6次。

当年沈亭校长每年开学典礼上都会跟新生报告, 因此站在同一场地的旧生也必须洗耳恭听,因此印象深刻。

在独中念书到执教超过三十年,这些年都跟独中筹款运动分不开。

年轻一代的老师问:“为什么要筹款? 学费提高就好了,不要把独中建得那么宏伟呀!”

(这些听起来好像有理,可是当天气热的时候又埋怨冷气不冷,上网接不上时又说学校网路老爷,节数多一点就骂为什么不多请老师…….。这些都是有钱才能做的事, 不筹谁给你? 难道钱自然会掉进校园吗? 唯有等着关门吧! 想当年经济不景时,独中老师的薪水还被拖欠及减薪,这是这个年头不可能被接受,也许不会发生的。)

学生问: “为什么要筹款? 我们都有交学费呀!”

(以往的老师都有告诉学生独中每年为什么要筹款的前因后果,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只知表面,因为没有得到政府津贴,其他独中的历史就是懂非懂了,因为不少年轻老师也不懂, 如何教育我们下一代? )

所以当我们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懂感恩时,先检讨一下我们的独中教育是不是要改革?

一个人不身处在那个时空,或没有体会及经历过那些运动,他们很难会有感恩之心,所以身为独中教师就要看清事实,不要以个人的观点及意见强加在学生身上,那是很危险的传承。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華教杯結束了

 
 
3 年一次的華教杯今年在我校舉行, 在鄭校長還未離世前在職的老師都知道2013輪到我們辦, 在去年的校務會議校長及主任也提醒我們要把這三天留下來, 今天头的校務會議也提醒,行政历也寫了,  大家一起分担工作, 但還是有少數人早早訂了旅行的日期, 然后假裝不知道在這三天進行, 所以有"合理"的理由請假, 以為可以逃過了, 其實是他個人的損失 , 因為有經歷有參于就有回憶, 而他們個人的形象也因而受到別人的質疑, 不要以為自己賺到了。
 
別人說獨中老師的工作忙, 連假期也要回校工作, 可是想想如果當年我們的老師不是也是如此負責及賣力, 想尽辦法把獨中辦好, 也許我們不會有今天, 只不過要大家回校輪班式回校一天或二天, 又損失了什么?
 
所以說百種米養萬種人, 若有机會, 希望他們不要埋怨孩子的老師不認真教學, 沒有愛心, 沒有教育理念等的抱怨話言, 因為自己也好不到那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