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數學改完了

今天把三班的高一普數改完了, 和往年相比, 及格率下降了, 可是題目也下降了, 這就是無奈, 這說明了什么?
是老師不會教嗎? 還是學生的水准越來越低?
今年教得比較慢, 因為主動自己思考的學生不多, 他們都在等待老師的答案, 要不然就等著抄別人的。在班上給他們做也是一樣, 傻傻看著你笑或發呆。再不然就講話, 連題目沒看清楚就喊不會, 要不然就不動筆, 只能對他們無奈也無言。
希望他們有一天會想通, 可是到時他們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少。
近期, 覺得談戀愛的學生越來越多, 而且也很公開的, 尤其是在 facebook 的照片分享區, 也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如何想的, 到時不小心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大了。
希望女同學們能學會保護自己, 否則提早當媽媽可不是好玩的。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考試的目的

前陣子,友人說他那唸幼稚園5歲大的女兒最近很怕到學校,原因是老師要他們每天都聽寫生字及每星期背一則故事,回家還要寫生字,做不好就不能玩電腦或看故事書。
這讓我想起我家老么唸小學時,最期待每星期一次的體育及美工節,可是每星期都讓他失望,因為老師每星期都有理由不讓他們上,只要班上有人吵、考試考不好、下雨或太陽太猛,全班學生就沒有机會上體育課,這些時間老師都用來為他們准備考試。

從古至今,大部份小孩都好動及喜歡學習新知,且有強烈的好奇心,但這種學習心態隨著他們進入正規學校,經過不同的教育過程,讓不少小孩變得不喜歡上學及閱讀,更讓他們懼怕考試。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過于講求考試及張揚個人的成就,所以家長及老師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教育策略,在課程的安排上只重視智力的發展,忽略了人的個性及體能的訓練。因此,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考得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孩子考試季節成了家庭和學校的重大日子。

在教育學上,教育的其中目的是要讓受教育者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以及培養身心健康的良好公民。對學校教育而言,其目的主要是教書育人,培養孩子智慧、體能的同時,也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讓人們去追求成功。

在教學的意義上,其實學習和評量都同等重要,學習成效的評量是教育過程中一項必要工作,不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進行評量,瞭解學生學習情形,學校及教育單位,也要對教育成效把脈,以便掌握學生學習的績效以及教育品質,為教育決策提供檢測資料。

校內考試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在檢測學生學會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以及診斷學習上的缺失或困難的地方,以便供師生決定教學進度或調整教學方法。可惜在功利主義及文憑之上的社會,這些都成了教育理念的裝飾品,學生的最佳成績才是家長及學校的最終目標。

(2011.03.22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不知道他們想什么?

有人說早知道當初進來時就應徵當行政老師, 而且要說明不必教課, 我問他為什么?
他說 :"至少不必改作業, 也不必為學生的成績而生氣, 難過, 還要被學生氣。"
我說: "當行政老師也不輕鬆, 他們背后也被不少老師罵, 假期還要回校呢!"
他又說: "現在的學生比老師還難搞, 還是行政老師好, 也許有一天你會看到我到別校當XX主任呢!"
大笑一聲各自去上課了。
想想他的話, 也真有意思。
身在那個環境才能有所體會和領悟, 其實重點是彼此要有同理心, 將心比心, 可是很多時候是想不透他們的想法, 制定一個方案時有問過師生的意見嗎?
如:
為什么排課那么難? 真的很想學, 明明每年都沒有多大變動, 人腦不比電腦強嗎? 懷念以前用手排課的年代。
為什么考試要放在假期的前后? 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及救不了學生。
好像期中考未完, 期末考又要來了, 能考的範圍有什么?
學生去玩回來還可有机會補考, 而且是開學才去玩, 這是處罰老師嗎? 一個晚上就為了一份補考題。這不是讓學生有樣學樣嗎? 雖然是個案, 但教育要做對及合理, 否則以后同樣的個案又怎麼辦?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同樣是教育,但費用可不一

有人說投資教育是不會吃虧的, 想想真的嗎?
比如說唸醫科, 在台灣不到十萬可以完成一個學位, 同樣是醫生, 可是在國內的私立大學卻要6倍以上的學費, 到西方國家更不必說了。
又如在澳洲唸工程系, 一年的學雜費及生活費等于在台灣唸完整個學位課程, 只是不同的是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而已。可是, 對家境不富有的可就要全部身價賠上了, 兩老的生活費重新再來存過。
如果遇到人才外流不回國的, 可就要自己養老了。
人一定要受教育, 尤其有机會接受高等教育一定要把握, 但唸完后的遭遇可要靠自己了, 名牌不一定就灵, 語言要靠自己, 重要是會做事, 品德好, 能吃苦及上進。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何谓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训练教学技巧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是美国史坦福大学在1963年开始使用的, 在它的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构想出来。这种方法是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学训练, 由数名教师共同进行, 其中一名作试教, 其余的扮演学生听课, 教学过程通常最好是用录像, 以便事后观察。教学时也可由一名导师辅导, 引导在教学后作出批评。

微格教学是一个小型教学模式, 它不必有真实的学生, 一个受训者扮演课室教学的教师, 几位同侪便扮演他的学生。通常试教的是一个微型的教节, 故以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为限。教学过程当然可以尽量真实,试教者及扮演学生者共同观看教学过程, 把认为须改善之处记下来,以便商讨如何改善及加强。

微格教學循環

微格教學訓練历程

(摘自于鄭肇楨, 教師教育)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樣樣漲

什么都漲價, 就是薪水沒漲.
聽說升學出國最便宜的國家 -- 台灣, 明年學費也要漲了, 可是無論漲多少, 都比國內學院, 中國大學及西方國家便宜.
今天開始期中考的第一天, 后天就放假了, 可是沒有放假的感覺, 因為要改考卷, 孩子要在假期中唸書, 什么地方都不能去,  因為開學后的第4天還要開始考接下去的科目, 不懂誰想出來的日期, 可煩死及累死人, 好好的假期變成啃書日, 有的家長因為去年就計劃好出國玩, 所以弄得家長和孩子都不快樂, 玩也玩得不安心。如果能多聽師生的心聲, 那就不會令大家心里都很不舒服。
走入民間還是很重要的。

2011年3月5日星期六

今天的輔導課

今天的輔導課用了2節和他們談有關校園文化的課題,
如: 電梯文化、礼仪文化、寧靜文化、排隊文化等,
希望他們聽得下, 否則吃虧的總是不願聽別人勸告的人。

2011年3月4日星期五

勿忽視生命教育

在自殺率不斷攀升的年代,生命教育在學校課程中所占的位置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的。可惜在升學意識主導的教育體系中,學校要開展這門學科不易,除了得不到家長及教師的重視,更缺乏這方面的導師。

生命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品質的一種教育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能借助于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種獨立自主及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以便自己能夠確定在人生的旅途中具有豐富多釆的人生。

長久以來,學校教育重視學生的分數及學術表現,使生命的意義失落,人成了科技社會的工具,教育脫離了生命的本質,使得人對自己生命的價值逐漸模糊和脆弱。因此,許多年輕人喜歡飆車、吸食毒品、終日沉迷在電玩等消耗生命的活動中無法自拔。

另一方面,每當各項統一考試成績出爐后,總有人不滿意自己的成績而結束了寶貴的生命; 成人則因經濟問題而發生家庭悲劇; 青少年無法控制負面情緒或解不開感情的糾紛而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

教育的宗旨不僅要使人成材,更要成“人”。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身心自然運動的過程,必須適合兒童好動的天性,學前教育應該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尤其是教導生命自然科學,讓他們知道生命從哪里來,每一個生命體存在的價值,并從關懷周圍的小動物開始。

青少年的危機往往自我認同與角色方面混亂,無法在情意與理性教育和諧共存,常常產生矛盾而無法開解,而這些困擾往往和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經歷有關。因此情意教育與理性教育要並存,在重視教授課文知識的同時也需發展人的精神世界,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幫助學生自己發現真理,協助學生心靈走向光明,使得他們對生命有所領悟,并具備應對危機的能力。


(20110303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