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正在看的一本書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作者 / 李曉雯/ 許雲傑
出版社 /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0/07/02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內容摘要】

p148, 澳洲的合格教師, 從踏入學校校門接受訓練的第一天起, 接受的就是「編寫課程綱領與如何設計教材」的專業訓練。換句話說, 澳洲的教師, 在學校里所接受的四年訓練, 本身就被訓練成具有編寫課程綱領的能力, 并根據課綱整合多種課本知識及各種教學資源教導孩子們。

p176, 澳洲和世界各地一樣, 有才藝班, 有課后輔導, 家教班, 有補習班。放學后或長假時, 正規學校或幼稚園往往會開課后輔導班, 提供有需要的家長安置小孩。社會上, 也是有著各式各樣的才藝班, 提供家長選擇。有針對學校的功課做課后輔導的, 如數學班、物理班、化學班等等; 有針對才藝方面的, 如游泳、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球、西洋棋、鋼琴、豎琴、横笛等等。

p177, 因此, 家長與學生在規劃課后活動的選取, 往往根據「需要」或「興趣」。家長們不會「看別人補習, 所以也趕快送孩子去補習」, 整個社會也不會彌漫著一般「非補習不可」的氣氛。

p209, 「在澳洲, 你從事任何行業都要上學校學習。」「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 只要專業, 別人就會尊重你。」聽完歐媽隨口說出的几句話, 我突然了解到為什么澳大利亞的街道那么整齊乾淨, 而馬路是那么的平坦了。

p211, 因此, 在澳洲, 當人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 考量的往往不是社會地位, 而是自己本身的興趣。在澳洲, 職業沒有「貴賤」的區別, 只有「好壞」的區隔。什么是澳洲人眼中的好工作? 「我自己選擇的就是好工成作。」澳洲人總是這樣回答著。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2010 雪州行動党改選成績

雪州行动党改选成绩(15名票选中委):

1)李映霞 703票
2)杨巧双 644票
3)查尔斯 596票
4)邓章钦(彩虹) 504票
5)黄瑞林 (彩虹)498票
6)欧阳捍华 (团结)478票
7)哥宾星(团结) 478票
8)潘俭伟(团结) 463票
9)刘永山(团结) 459票
10)张念群(团结) 452票
11)郭素沁(团结) 437票
12)张菲倩(团结) 428票
13)拉玛克里斯南(彩虹) 405票
14)林顺康(彩虹) 403票
15)甘南(彩虹) 402票

在雪州行动党大会完成改选之后,新中选的15名州委随即召开会议进行复选。其中,“团结队”主帅郭素沁以8比7一票数险胜“彩虹联盟”主帅邓章钦,成为新届雪州主席。
至于原任主席欧阳捍华转任州秘书,潘俭伟保留署理主席职,邓章钦和隶属独立派的查尔斯圣地亚哥则被选为两名副主席。
以下是2010年至2012年度的雪州执委会:
主席:郭素沁
署理主席:潘俭伟
副主席:邓章钦
查尔斯圣地亚哥
秘书:欧阳捍华
副秘书:黄瑞林
财政:杨巧双
组织秘书:刘永山
副组织秘书:张念群
宣传秘书:李映霞
副宣传秘书:林顺康
政治教育局主任张菲倩
州委:哥宾星, 拉玛克里斯南, 甘南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假期讀物

假期進入第一個星期了, 還有2天。
這星期內很用功的看完了三本書:
第一本, 覺‧教的知慧 (鄭石岩著)
第二本, 學生第二 (李希貴著)
第三本, 焦慮的年代 (編者莎拉‧杜南及羅伊‧波特, 呂捷譯)












星期一跟老么到summit的大眾書展, 買了三本書:
第一本, 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
第二本, 哈佛牛津優等生的學習方法與細節 (健君編著)
第三本, 改變未來的100個新科技
全部70%, 這個假期很多書等著我去看。
其實很想做明年的數學教材課件, 可是到今天還是沒有一個答案, 所以暫時不想動。
所以我們也不能說老師假期不動, 而是明年教什么還不確定,往往到最后一周才知道,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考量。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是教育的基石,所謂開卷有益,但為什么還是有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有人說學生處于課業壓力大的階段,為了應付每天做不完的功課,導致他們沒有多余時間閱讀。可是,我們又常聽到家長反映孩子每天對著電腦,要不然就對著手机和朋友聊天,如果他們把這些時間用在閱讀,想必一年至少能看超過10本書。
所以說時間及課業上的壓力不是導致少閱讀因素,影響學生閱讀的因素應該和個人的興趣、從小的閱讀習慣或同儕、老師及父母的影響有關。

閱讀運動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學校應該有計劃的推行閱讀,透過多元的活動鼓勵學生投入閱讀,並著重於閱讀動機的開發。除了利用外在閱讀動機鼓勵學生閱讀的量,更要重視學生內在閱讀動機的激發,提升閱讀的質,如此學生才能體悟閱讀的樂趣。

從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及閱讀習慣來看,他們閱讀的品質及廣度,普遍來說還不足夠。現今的閱讀運動不應該再沿習傳統的紙筆評量,用一紙閱讀心得當作檢視閱讀成果的唯一方法,而讓學生無法享受到理解文章內涵的樂趣。結果久而久之,對學生而言,閱讀活動就變成額外的功課負擔,導致他們對閱讀喪失興趣。

如果學校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來從事有關閱讀教學活動,舉辦閱讀研習營、巡迴書展、好書交流,以及學校的佈告欄和走廊做適當的佈置,宣導閱讀的重要性,營造閱讀的風氣,讓學生經由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能提升閱讀的興趣。這類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擺脫以往枯燥乏味的閱讀方式,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好處,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接觸閱讀的機會。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班會時間和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帶好書到學校和同學交換閱讀,增進彼此閱讀的廣度。閱讀題材可以多元化,舉凡小說、散文、新詩、雜誌等都是閱讀的素材,而素材的來源也不限於書本,網路、報紙都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全A又怎樣?

每年各項公共考試成績出爐后,學生拿不到全A痛哭流涕,學校整體成績退步校長及老師愁眉不展,甚至影響親子、師生、教師之間的和諧關係---這種現象應該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局面,過度強調考試,讓教育的意義被扭曲,學習的目的更被窄化了。
那天跟一位在安親班任職的家長談話,他說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容易教,除了自理能力弱以外,很多應具備的基本禮儀都欠缺,例如他們吃了午餐后沒有習慣把自己的餐具收拾,當天上課要用到的書籍及用具常忘了帶,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自取他人的東西,玩具及書畫用后沒有歸回原位。他說這些小孩很多都是成績優秀的,進入安親班后要學習做事都很不習慣。

如果我們的家庭及學校教育還是以考試為主軸,這類的小孩肯定會越來越多。不少人擔心以后他們的下一代不知道能不能生存,也有人逆向思考認為他們的下一代會更好,因為父母什么都不會做,就會迫使他們的孩子要自己動手求生存。

一名愛學習或苦讀的學生在考試中拿到A,這是值得為他高興,而那些也愛學習但在考試中得不到A的學生,沒有必要以另類的眼光來解讀他們。

評量主要目的在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應該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實施,而不是一試定終身,否則主動學習的學生會越來越少。

(20101119刊登于星洲日報溝通平台)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我能我行

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 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 15%取決于遺傳, 10%取決于社會因素, 8%取決于醫療條件, 7%決于氣候影響。而個人因素中, 生活方式和心理精神狀態是疾病的主要因素。一個堅信自己能長壽的人一定比相信自己命短的人, 要健康長壽得多。
所以, 遇事你一定要說"我能", "我行"。
牢記: 我能! 我行!
說"我能", "我行", 你的大腦和心理就會從"能""行"上思考問題, 找出措施, 拿出行動, 你就會信心百倍地為"能""行"去達到胜利的目标, 獲得胜利的成功。
如果你老說"不能""不行", 你在未做事之前, 就像一只皮球泄了氣, 不會彈跳起來了。
有聽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嗎?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2010教育研討會(三)

到了年終的研討會結束后, 心里都有點失望, 因為大家都還圍繞者傳統的教學打轉, 總放不下考試、學生成績、課程、榮譽 .......
讀書過程中考試肯定少不了, 評量的目的是什么? 好像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反正不變就對了, 省了不少麻煩, 少考了還得了。
真希望做老師的都能先有一位成績不理想的孩子, 在他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也許他才會看得比較遠一點, 就會有同理心了。
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好的學生, 成績不理想的其實占了"可怕"的巴仙率, 這是我們常看不到的。
如果你問一班小學生他們喜歡及要考試嗎?
答案: 几乎不喜歡及不要, 他們要的是玩遊戲, 尤其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追追。
數年后, 如果你再問同一批由小學升到中學的這一班學生, 他們答案: 應該是不喜歡, 但要考試。
為什么?
因為在他們長期受教育的過程中, 令他們怕輸, 讓他們沒有了讀書的意義, 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他們只知道讀書為了考試, 不考不讀, 考不好會被處罰, 會被別人看不起。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學校培養出來的模型。
其實老師也不必太高興, 以為學生真的喜歡考試, 以同理心, 大人也害怕考試, 不信, 我考考你。
和離校的校友接觸, 不少是到了大學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學習及做學問。可悲!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2010最后一次家長日

今天未來領成績的學生有10位, 看著那些留級的同學很為他們難過, 平時提醒他們時, 沒有感覺, 還認為你囉嗦, 今天又不敢接受事實為自己所做負責。
而那些試讀的又抱著反正是升班就好了, 明年再努力, 其實他們也只會說做不到, 為了應付大人的責備。
那些特准的幫了他們不曉得是幫他還是害他, 只希望他們都能想通, 讀書時間是很短暫的, 以后工作的日子可長呢!
同學們快點醒來吧, 否則你可要后悔一輩子哦!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不要忽略大多數

每年到了年終,那些平時不愛唸書的學生,推算自己也許會留級,于是都會一改過去吊兒郎當及不屑的態度,向班導師探詢今年是否能升班,也央求班導師為他們向校方講好話。
保留升留級制不廢除,這可說是獨中的一個特色,雖然它在教育意義上存有不少爭議,但至少它是維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達到最低要求的指標。一個還沒有作好准備或小學時程度不佳的孩子,有意願進入獨中,大部份獨中都不會拒絕錄取,錄取之后獨中就必須確保他們在6年中學生涯中能學到基本應有的知識與技能,而對那些極少數准備不足或還沒有開竅的孩子,執行留級制讓他們在校多待一年不見得是件壞事。

如果一個孩子在唸書時的每個階段,都拿到一張各校所頒發的畢業證書,卻沒有識字及做事的能力,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時間與精力的浪費,也讓家長覺得教育不值得投資。

從整體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分析,并非全部后段班的學生都很差,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一面,而是長期以來各校能力分班的結果,能進入前段班的人數及班級不多,其余都列入常態的后段班。一般不愛學習的學生影響面較大,而教師又常被那些不愛學習及常搗蛋的學生牽著走,無形中影響教師的心理素質,錯覺地認為很多學生都不愛學習。加上社會的刻板印象,使社會上很多人誤以為后段班的學生比較笨,屬于那種永遠都教不會的孩子。有的家長還提醒他們的孩子不要和這些成績不好的做朋友,更有的家長通過各種管道,要求校方把他們的孩子編入前段班,認為被編到后段班不但學習不好,而且會學壞。

如果從平時教學的另一個角度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后段班的學生,其實大部份是反應敏捷及敢于發言的一群,只要老師有耐心給予指導,多增強他們的信心,要這些孩子在各科考試中及格是不難的事。

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普遍程度,其次才是培養頂尖的學生,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把所有資源都放在少數優秀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大多數。

(20101112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老師角色不易為

教師的工作十繁重,角色多元性,不只純粹扮演老師的角色,在家中為人父母、夫妻或子女,女性教師尤然,為人妻子、媳婦、情人、母親; 在學校中扮演教師、行政、訓導、輔導的角色。教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能力與興趣的一個個學生。
雖然其他行業也有多元性,但教師的多元性特別引起大眾的關懷與注意,大家又對老師角色扮演有特別的期待,對教師的人格及道德要求也不同與其他行業。因此,無形中讓教師心理承受著一定的壓力。

時代變遷迅速,也令老師調适不及,尤其是行政工作,昨天尚明文規定手机不可帶進學校,今日則可不成文的說明只要上課期間不開手机即可; 剛警告住校生不可到學校附近网咖逗留,學校舍監卻對在交誼廳里使用手提電腦玩電子遊戲的住校生視若無睹; 老師常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課不可打瞌睡,卻有少數老師開校務會議時私下做自己的事情。

過去學校講求的是權威式教學,以嚴師為貴,如今則嚴師有過,體罰學生恐遭報復或刊登于媒體要你認錯。以前教學時讓學生在課堂發表討論,回家做主題報告,家長以為老師偷懶沒備課,如今卻成為新式教學法,還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許多事物因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常引起師生衝突,教育部規定不可體罰學生,可是體罰在校園內無法禁絕,因為老師的經驗認為有時不得不以體罰為手段作為負增強。小學生功課不可太多,不可使用課堂以外的參考書或作業,但它的存在卻是事實,無法忽視。教育部規定教師不可兼職或教補習不可超過限制時數,但補習之風盛行,不補反而成了另類。

長期以來教師工作難為,因為發司號令的高官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朝令夕改,由政治人物來指導教育專才,令教師感覺到無所適從。

教師的角色本就复雜,不曾受過人際相處的訓練,卻有學生、行政人員、同事、家長環繞四周,在還沒有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時,卻得花許多時間以求在教學上面面俱到。

雖然,我們都知道教師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然而在無數個行業中,我們選擇了它,就應該以愉快的心情去投入,讓自己也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教育。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2010最后授課日

今天是我們正式結束上課的最后一天, 在班會上和同學溝通, 希望留級的同學不要放棄自己, 而那些真的沒有心向學的一定要有一門手藝, 努力工作一定能有出頭。
預算的不錯, 有10人留級, 也許還有2,3個還有机會救吧, 但這些同學升上去了又如何, 如果還不改掉懶散的作風, 也是白白渡日, 浪費生命。
最后用了李安最近說的一段話, 希望他們能悟道。
接著分享年頭到大掃除那天的照片, 一年又過去了, 明年不知道有沒有机會再教到他們。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是讓每個人都有發表他的意見的机會, 無論他意見是怎樣地被人視為荒謬, 怎樣的與眾不同。但說粗口或用惡言是不是一種言論? 說的人是不是發表了一種意見?
用粗口或惡言并沒有改變說話的內容, 只是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態度。言論自由只是說什么意見都可以表達, 但不表示什么表達的態度都應該容許。
學生有批評學校的權利, 也有批評老師的權, 這些權利必須得到保障。可是保障這些言論自由并不表示我們必須容許學生以任何態度批評學校或老師。例如, 我們不能咒罵, 不該侮辱學校和老師, 等于老師也不該侮辱學生, 咒罵學生。說粗口及惡言不屬于批評內容, 只屬于批評態度,是以不在言論自由保障之內。
教師雖無權干預學生的願望、興趣、愛好, 但有權干預學生的不當行為。某個學生的行為, 不管出于什么動机, 什么願望、興趣、愛好, 只要違背學校的內外公共生活的規則, 妨礙別人的自由, 甚至侵犯別人的人格, 教師就應該干涉, 否則便是失職的表現。

學校參考書的價值

每回逛書展,都會看到書商在某個角落陳設琳琅滿目的參考書,而購買的大多數是為人父母者。雖說目前不少家庭的生活水準提高,若各科都鼓勵學生使用參考書,仍將造成家庭的負擔。
一名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除了面對校內考試,還要面對3項公共考試,如果是獨中生則多了2項。為了應對升學壓力,加上家長重視兒女的學業分數,且各校為了學生在各競賽中爭取好成績,因此參考書就極為盛行及成了師生的必需品。對于學生使用參考書,基本上老師都不會強烈反對,還鼓勵學生購買來自學。

目前,造成很多學生大量使用參考書的原因是教育措施及考試制度的影響,很多家長把教育看得太簡單,以為花了錢,為子女選擇參考書,便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不少家長因為過于忙碌,無暇或根本沒有能力負起教導子女課業的責任,只好利用參考書作為子女課業輔導的良伴。

另一因素是學校考試及內容的偏向,紙筆測驗為評鑑的唯一標準,且坊間書店不少參考書的內容形式符合公共考試模式,而教科書只有一個版本,因此間接地鼓勵參考書的大量發行。

若學校要減緩師生使用參考書,必須改進考試制度及方式,至少教師在評鑑時不要以紙筆測驗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學生平日各方面的表現、生活常規、學習精神都可列入考評項目,這樣必可導正家長、教師及學生盲目迷信參考書的現象。

目前大多數參考書都偏重記憶和認知的層面,而缺乏綜合、運用等創造思考的內涵,而有部份是沒有實質的參考價值,只是供作測驗的准備罷了,過于依賴會阻礙學生的學習自由思考與創造的練習机會,并養成死讀書、讀死書的習慣。

如果教師都能發揮高度的敬業精神,不斷的進修,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反應,老師自己編寫補充教材,然后互相交換使用,這樣才能享受教育過程中的樂趣及心靈上的滿足。

(2010.11.04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大學生失業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是英文程度差所致, 因此為了亡羊補牢,必須把數理改為英文,讓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以迎合2020年的到來。

如果這個理由是成立的,那失業人數應該更高才對,因為還有許多在職大學生的英語可不見得強,也有講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大學生也在失業行列中。

大學生失業或待業,英語溝通能力弱只能說是因素之一,真正原因應該歸咎於個人的特質及就業的態度。
大學生失業率增加不是我國才有的現象,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英國及美國近年來的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大學教育越普及的國家,大學生失業率就越高,這是自然定律,因為市場經濟并不需要那么多高學歷又不具與職務相關性質的員工,而這些大學生又不能屈就于較低級的職位,因此就成了失業一族。

本人所接觸過的失業大學生群中得知,其實大部份主要原因是心態問題。大學生對工作期望太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弱,一般大學生都以為自己很清高,只想坐在冷氣辨公室,要求薪水高,工作時間要短,不願學習及聽人指揮,也不能接受上司的批評。如果是在服務業領域,更不願看顧客們的臉色; 想出來創業又沒有資金及經驗。

其實,大學生應該要了解學與用是兩回事,有知識、學歷,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也等于白紙一張,因此少數死讀書的高材生失業數年后,如果逼于無奈為了生活,只能從事餐飲行業,因為當初他們在大學里所學的理論知識己派不上用場,只有飲食業是不會被潮流淘汰的求生技能。

人的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受教育越多,人力資本含量就越豐富,就業機會就越多,儘管上大學可能陷入失業困境,但是不上大學的失業機率更大。大學生失業不應怪罪于社會或大學時期所接受的媒介語,應該先從自己著手,找出原因。

另一方面,現代學生的價值觀淪落也是主因之一,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盲目崇拜享樂主義,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缺乏對自身能力的培養,進而導致缺乏應有的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加劇的今天,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自然就有被淘汰的危險了。

(20101103 刊登于南洋商報言論版)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2010還剩2個月

今天11月1日了, 時間過得很快。
期末考過后學生及大部份老師都沒心上課及教學了, 數理老師還努力在教學中, 數理是教不完及學不完的自然科目, 語文也一樣, 如果大家都認真對待剩下的二個星期, 學生學到的不只是課本上及有考試的範圍。如果長期能培養起這種考試完后也能認真上課的文化, 那才是真正的 "名校", 再多的抱怨都是人為造成的。
現在學生的生活品質真的令人担心, 大學生也如此, 看了他們的blog及facebook都是一些通俗及膚淺的文字沟通, 內容空洞, 這就是好的文化沒有在學校里被培養起來, 新新教師一年一年增加, 我們的新生代又會如何? 可想而知, 令人感慨!
台灣導演李安回母校台灣藝術大學接受頒獎,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他說了一段話:“我从没有一天觉得我学够了。我们一直在应付眼前的状况,试着跟上脚步。失败是我最好的老师。教育不是人生的过程,是人生的目的。”
是的, 人活著是為了學更多, 希望明年能如願更上一層樓。
只有自我放棄的人才會停止學習。
希望大家明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