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和平示威

绿色盛会2.0大集会获得近1万5000人热烈响应,從人數來看, 人民的環保意識真的有改善嗎?
今天下午一場大雨, 我屋子后面又淹水了, 而且淹進厠所, 几個小時后才退.
水退后, 馬路及溝渠都是垃圾. 市議會的工作人員應該好久沒來清沟了.
馬路到處都是洞, 做好不久又坏了, 可見比豆腐渣還糟.
他們把剩余的瀝青一戶戶去問誰要在自家門前舖, 然后收費, 且很貴.
噴蚊油也要向人民收錢, 不給還臉黑黑.
所以說誰上台都一樣脏, 因為貪污制度已根深柢固, 要改談何容易。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學習路上要有目標

每年開學,獨中都會有少數的高三學生退學轉到學院去升學,有些認為統考很難考,唸學院比較輕鬆且節省時間。不少學生分不清從學院和大學畢業后,所獲取的文憑價值有何區別,常被誇張及不實的升學廣告誤導,又不願意聽取師長的勸告。

另外也有不少初三畢業同學因不符合校方最低要求,進不了理科班,都到教務處說情,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興趣,認為唸了理科以后要轉文或商沒有問題,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能力。結果當這些學生到了高中畢業要繼續升造時,才發現因為成績考不理想,在選科及選校時面對很大的困難,最后連文商所需的基本入學條件都不符合。

現在大部份學生最令人擔憂的是不知道以后自己想唸什么? 要做什么? 有的還很瀟灑的說“到了船頭自然直”來面對中學生涯。其實,學生應該從踏入中學開始就要為自己未來做好長遠規劃了,由于各學科具不同的特性,因此個人的性格能否跟學科配合,也是重要的考量。

另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校方所安排的升學或選科輔導,多往輔導處尋求質詢,多聽取師長或學長客觀及廣泛的意見。至少老師可從同學在校內的表現協助同學瞭解自己的能力;而已畢業的學長姐也可以分享求學經驗及各大學的學習情況。中學生不應人云亦云,在藉同儕的意見只能做為參考,畢竟他們是一群沒有經驗及不成熟的個體。

父母的意見也要認真看待,平時要跟父母多作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的志向及興趣,不要因為父母對你的期望而勉強選自己不喜歡的科系。此外,同學也要爭取機會多參加一些有關升學及就業的講座,以便能搜集到各科最新的出路資訊作為日后的參考資料。

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

鄭瑞玉校長(1945--2012)

我們永遠怀念您, 向您學習。
(林齊薈制作)
這就是人的一生, 雖然您離開早了點, 但一生精彩, 令人永遠難忘。
真的好奇怪, 好好的一個人, 說沒有了就沒有了,
馬老師要堅強。
老師們, 同學們, 我們一起努力, 讓興華更美好。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一路走好

今天把校長送上山, 回程時在想, 人死后到底去了哪?
人死后真的有靈性嗎?
半年前還好好的一個人, 怎么說走就走?
看著她的棺木放進土洞里, 好像活生生把一個人給埋了。
感覺好奇怪, 她到底會去到什么地方?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敬愛的校長走了

永遠的微笑

前天晚上收到黃副校長的imail, 說這一兩天誰要看校長就組成小組, 那一刻心里很不安, 有個衝動要馬上打電話給愛心, 不久就接到明嬌的電話說明天要包的士到SELAYANG 醫院看您。
我很想看您, 但我怕看了您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只想保留您病前在我們心目中的容顏, 可是如果不去我怕我會后悔一輩子。
昨天在去的途中, 我告訴自己不能哭, 還要跟您說 “加油!您身邊還有很多很多等著您回來的同事及學生。”
我們很幸運, 一到您就醒來了, 還睜開眼晴看著我們, 雖然您已沒氣力說話, 但還是撐著坐了一會兒。聽到慧敏說阿伯來看您了, 您還會微笑, 我們跟您道別時您還能點頭。我們知道您不喜歡看到我們哭, 但我和明嬌真的無法忍, 眼淚不聽使喚, 對不起, 我們哭了。
您在世時常跟我們說健康很重要, 可是您對自己的健康卻不關心, 有病總是拖, 也不讓我們知道。
有時人生病好不起來很多時候是被自己打敗, 您總是怕麻煩別人, 半年多來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雖然您的離開讓很多人不能接受, 也令人不捨, 但, 也許這就是一種解脫吧。
安息, 別忘了我們。
再見了!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教師是終身學習的事業

好几年前,曾與數位同事聊起有關獨中教師調薪的問題,有人認為從師範大學畢業或經過教師專業培訓出來的教師應該要有額外津貼。
在爭議過程中,有一位從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就說沒有必要,因為以她教書十年所接觸及觀察到從師範大學畢業出來的教師,不一定都具有師範生應有的師德及教育理念; 在大學里學的是一回事,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又是另一回事。她又說,身為一位老師應該是時時刻刻在進修,做良好的示範,不能因為比別人多修了几門教育學分而與眾不同,她還說反而看到有些不是出自師範大學的教師,更有教育理念及學習精神。
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極少數從師範大學畢業出來執教的教師,上課不到一星期就手持教鞭進課室開始“鎮壓”學生,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也很不文明,如用膠紙貼學生嘴巴,在學生背后掛上一張愛講話、搗蛋、不交作業等傷害學生自尊的字眼,對校方安排的事務也不願意參與,放學鈴聲還未響,就收拾背包在打卡處前等待了。
教師無論是否畢業于師範大學,擁有碩士或博士身份,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經驗累積及不斷接受在職培訓,才能完善一名教師。真正有資格當老師,不一定是考出來,而是從生活中認真學習、研究及反省出來的。
教師是一門有良知的專業工作,因此教師除了具有學科專業知識外,必須具有良好的德行。為什么社會人士對教師的品德要求比其他職業者來得高,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等待塑造的人,是改變人的思想、行為和命運的一門行業,責任重大。
如果自己覺得無法做到教師應有的基本要求,那就應該考慮離開教育界,另尋适會自己的專業事業,否則做得不愉快,學生也會學得不快樂。

(2012.02.07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

洪蘭教授翻譯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書的簡介如下:
  『這本書集合了最近十年來大腦研究的精華及研究個案,了解一個疾病發生的成因及可能的補救方法。腦是一個有機體,可以改變它自己的結構和功能,只要還活著,年紀再大仍能不斷改變。「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
  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產生新連結的現象,不但給心智有缺陷的人帶來希望,也給過去認為不可治療的大腦傷害帶來復原的機會,而且還讓我們看到健康大腦擁有的驚人適應力。作者諾曼.多吉醫生透過故事的描述,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奇妙的世界,看到健康大腦所擁有的驚人適應力,改變我們對人的潛能和人性看法。』


從書中第96頁摘取:
想想大部分的成年人在學習第二語言上都有困難, 現在一般的看法是學語言的關鍵期已過, 我們的大腦已僵硬不能做大幅的更改。但是可塑性競爭的發現顯示不僅如此而已。當我們年齡越大, 我們使用母語的頻率就越高, 母語佔據了我們語言地圖的空間就越大。這也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可塑性, 我們學新語言才這么難, 這個可塑性是具有競爭本質的, 母語像暴君一樣, 不給新語言机會。
假如兩個語言在差不多同樣時間學, 兩都都搶到了地盤, 都站穩了腳。莫山尼克說, 大腦的掃描顯示在使用雙語的孩子身上, 兩種語言都共享一個大的語言地圖, 兩種語言都在同一個圖書館中。
可塑性的競爭本質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的壞的習慣這么難戒掉, 我們一般人都把大腦想成一個盒子, 學習就像丟柬東西進去盒子里, 當我們要改掉一個壞習慣時, 我們以為是把一個新的東西放進盒子里。但是事實上是, 當我們學會一個壞習慣時, 它佔據了大腦地圖的空間, 每次我們重复這個壞習慣, 它又佔多一點地方, 讓好習慣更難立足, 這是為什么要戒掉一個壞習慣比學會它時難十倍, 也是為什么童年的教育這么重要------最好一開始就教對, 不要等到壞習慣已經坐大, 有競爭優勢了再去拔除它。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好久沒寫文章了

今天2月4日, 算一算, 已3個月沒有寫文章了。
同事說最近題材很多, 可以動筆, 可是我每天都忙著備高二及做高二數學的課件, 那來的時間, 解題也花了不少時間, 還要找資料。
所以今年我能體會到新老師的苦, 也了解到為什么很多旧老師情願十年不變要求教同樣的課。
話說回來, 備課雖苦及花時間, 可是和學生一起生長、學習, 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挑戰及進步, 尤其是讓將要生锈的腦活起來。
今天有一班的班導師沒來, 我把她的輔導課接過來到我班一起上(有一年也是如此), 結果擠了86人, 還好我班很大。
人雖多, 可是上起來的效果還不錯, 所以做為一位老師, 班級經營很重要, 只要懂得控制秩序, 人再多都不是問題。不少老師怕被學生討厭及背后被學生罵, 所以不敢管, 也嚴不起來, 所以班上學生都不怕他們, 因此上課秩序一團糟, 自己也無形中上得很累。
(我常跟學生及同事說, 我被學生罵了20多年了, 但我還是會堅持我的原則)
那班最大的問題是留級生都集中在此一起, 他們又不愛學習, 態度又差, 所以常影響到其他老師上課。
今天他們班導師不在, 我進班后發現晨讀好几個同學沒有讀課外書, 理由是忘記帶, 据知不是第一次了。提醒了几位看課文的同學, 希望他們新年過后能自愛。
班導師培訓工作很重要, 尤其是新任的, 可是大家都忙, 那來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