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活得有意義

那天跟一位高二女生聊天,她說她想當老師,問我當老師好嗎? 老師的生活有意義嗎?

其實,一個人活得是否有意義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人的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喜、怒、哀、樂,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及感受,所以說,你有怎樣的思考方式,你的真實自我就是怎樣;人的生活狀況、遭遇都是由自己的思想來決定,思想決定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通常個性樂觀、知足、常與人分享、樂于助人的人就會活得比較快樂;心胸窄小、斤斤計較、不善于表達或不敢說真話的人,就會活得不快樂,這與職業的種類沒有關係。

雖然特麗莎修女家境富裕,但她卻認為幫助貧困、體弱多病的人才是最有意義的事,因此她離鄉背井留在印度幫助需要她的人;台灣作家杏林子十二歲時,罹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病床上以書為友,才能讓她忘卻疼痛,也寫了不少激勵青少年的書及做義工,這就是她活下去的動力。

中國許多落后的村莊,有不少年輕人堅持留在那兒,只為了教育下一代,為國家貢獻一點力量;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存在著為社會服務的義工團體,唐米婉就是其中之一,她選擇在中國一個落后的地方扶貧,當別人有痛苦或需要她時就伸出援手。這一切一切都因為他們有一顆肯奉獻及樂于助人的心,所以他們才活得比一般人來得有意義。

适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現象,做為有靈性的人類,更應該為自己創造一個快樂、美好的生活環境及心態。當我們早晨從床上睜開眼睛時,沒有人會埋怨說: “真倒楣,為什么老天爺要懲罰我又多活了一天?” 快不快樂,日子一樣要過,不如讓自己在旅途中活的更有意義。

(2010.07.29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一位不懂礼貌的"小男生"

昨天第3節正式鈴聲响了, 我已進入班上要開始上課, 在班里還聽到走廊及男生厠所有喧鬧聲, 于是走出課室看個究竟.
看到几位男生手上拿著東西在追逐, 叫住他們再往厠所走去, 又看到几位高一理的男生從厠所出來, 頭濕濕, 衣服也占了不少蛋糕奶油, 有一位同學的耳朵還被奶油塞住了, 問他如何處理? 他說要到訓導處拿棉花棒, 他不知道用棉花棒會越弄越嚴重, 于是叫了那位沒大沒小的"小男生"到我班去拿我鉛筆盒出來, 因為里面有髮夾, 可以把耳朵里的奶油挖出且安全,  挖完了也沒時間再罵人就叫他們回去上課。
期間我生氣的叫那位"小男生"收集每位同學的50個字把它寫成200個字的說明書, 目的只想知道原因, 那位"小男生"不干願問我為什么只叫他一個人寫, 還說慶祝生日有罪嗎? 我把頭抬高看了他一眼說: 因為你長得比較高大. 結果他就更生氣了。
慶生肯定無罪, 問題是要看時間和場合, 他也知道大家高興起來會失控, 那更應該在放學后找個好地點才慶祝, 一來不會影響老師教學, 也不會為班上制造髒亂, 更不會影響別班。
為了不妨礙我班的數學課, 也沒跟他多解釋只說明天早上交過來。
今天早上及第一節下課都沒有等到他, 于是進去他班提醒他第2節下課交過來, 結果第2節下課只交待一位女生拿來, 原因是很忙沒時間來見我, 于是要那位女生傳話, 要他放學后再來。
再看看他說明書的內容, 不知所云, 隨便應付, 越看越氣, 不但沒有禮貌, 連最基本的交待工作也不會, 于是交給他班導師處理。
放學了又是由那位女生來傳話說他很忙沒時間來, 要我等到4點半后才有空。
結果他班導師要那位女同學把他帶上來, 只看到他氣沖沖, 很不干願的表情, 不想發火罵人, 于是交給他班導師處理。
(不知道看了以上的案例, 老師們是不是覺得很熟, 現在的學生叫都不來, 包括訓導處叫他們, 成績好的學生也一樣, 他們的理由是要吃, 要做功課, 要找同學等等, 就是不知道老師叫他不來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表現.)

老師常常為了趕課, 為了學生能考到高分數, 也沒時間把德育帶入教學中, 于是一年一年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 家長也無能為力。
這就是我們要的"高分低能"的產物嗎?
可知道大部份學生是沒有知覺的, 都認為老師管太多了。
這就是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所付出的代價, 老師及家長們醒醒吧, 再這樣下去, 我們孩子可就更不可教也了。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獨中教科書是時候修改了

獨中統考有沒有價值,學生的統考程度有沒有亮紅燈,不是一兩個人站出來喊話就能說得明,重點在于此人有沒有親身參與教學工作,或願意親自聽取各獨中教師的心聲和意見。另一方面,如果統考的評估過程及成績透明化,肯定就不會被有心人破壞。
身為獨中生又是獨中教師,在此說句公道話,現有的獨中課程真的要改革了,統一課本及統一考試己有30多年的歷史,但在這30多年里并沒有多大的突破,尤其是那套老舊過時的教科書,讓現代的教師及學生來使用真的很為難。因為統考考綱沒有改,教師也知道有些知識已不合适,但為了學生能應付統考,只能用應試的方法教學生死記。有時令人納悶的是明明不在考綱範圍,但考試時卻出來了,所以教師都不敢精簡課程,因此年年都在趕課,學生有沒有追上來教師也無暇兼顧。

再看看中國、台灣及新加坡的教科書,不到几年就加以改革,除了符合不同時代的需求,也配合不同年代的學生素質為依據而編寫。我們也知道要編寫一本教科書不容易,除了要有足夠的人手,經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所以獨中教師都抱著期待、忍耐及體諒的心情在等待,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全新面貌及符合學生未來社會需求的統一教科書。可是,左等右等,董教總發出的調查意見填了又填,會議也開了不少回,不少教師將要退休了,手上的教科書還是同一本。

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教學用書,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和主要課程資源,高品質的教科書是提高教學品質的重要條件。教科書應做到語言簡練清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便於學生閱讀;教科書應圖文並茂,便於學生理解;插圖應能明確表達要說明的問題;教科書還應有一定的閱讀材料,並向學生提供查找有關資料的線索。

以上的種種要求,好像難于在獨中的統一課本中找到,只能用難與繁來形容獨中的統一課本,尤其是數理教科書。

(2010.07.26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勿自亂陣腳

董總主席葉新田指華社出現一小撮思想複雜和言行不一的人,處處破壞董教總為爭取統考受政府承認的舉動,並到處散播謠言,指“某某國家撤銷對統考的承認、統考的英文程度亮紅燈、獨中生用統考申請外國大學不被錄取……甚至有一種說法是董總考試局職員走光了,統考辦不下去。”
葉總的上述談話,隱隱中讓人嗅到了一點火藥味。看來,一場論戰,又將掀起。
獨中是教育偏差政策下
的產物,從1958年寬柔中學拒絕改制為“國民型中學”而率先宣佈成為獨立中學起,52年來,獨中經歷過十多年慘淡經營、危在旦夕的困難時期,直至70年代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全國獨中復興運動,陣腳才穩定下來。

全國獨中復興運動最功不可沒的兩大成就,一是在1975年突破萬難如期在全國舉行獨中統一考試,二是在1977年成功編寫並出版獨中統一課本,這是全國獨中發展史上重大的分水嶺,讓全國獨中教育自此朝向系統化的道路邁進,不僅扭轉了獨中的命運,也為獨中生開拓了更大的出路。
這期間,儘管獨中內部一直存在著辦學路線的爭論,但基本上,大家仍能沿著“求同存異”的大原則辦學,使獨中教育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觀。
但是,客觀地說,獨中統一課本和獨中統一考試,並非十全十美,更何況,統一考試實施了35年,統一課本也沿用了33年,30多年來,不論是國際大環境還是國內形勢,都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獨中教育也該來到進行徹底檢討和改革的時候了。
爭取政府認可獨中的地位,並承認統考文憑,當然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這並非獨中唯一的目標。獨中也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統一課本及統一考試的內容和機制,使之更加符合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也更具公信力和國際地位。此外,加強師資及行政體制,也是獨中內部不可忽略的急務。
任何檢討,任何改革,都必然會出現爭論,也難免出現一些逆耳之言;但批評者也須講事實擺道理,不抹黑,不污蔑,不顛三倒四,如此,真理才能愈辯愈明。
華教的嚴冬未過,春天還很遙遠,同道切莫自亂陣腳!
星洲日報/雲淡風輕‧作者:林明華‧《星洲日報》執行編輯‧2010.07.21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今天又上戰場了

星期一的課是最"討厭"的, 上一節停一節, 而且昨天星期天學生都還沒有回复狀態, 功課大部份都沒有做, 上課都趴在桌面, 一直要叫醒他們, 有的還給你臉色看, 如果EQ不高真的要罵人了。(尤其第8及第9節的課, 數學要動腦的, 一整天下來怎可能會集中精神呢!)
當你說他們睡覺時, 他們就說沒有呀! 總有說不完的借口。
學生來學校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成全父母的要求? 還是為了不讓自己在家無所事事?
上課愛講話是現在學生的特徵, 可是當老師叫他們出來講時就說不出來, 或文不達意, 私下就跟你大小聲。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教育理論誰不會

家長常問起, 現在的學生容易管教嗎? 我無法正面回答,因為這根本就沒有一個客觀的答案。我們常常都以自己所接觸的角度說活及看問題,不會有標准的答案,惟一對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有准確答案的就是親身去體會。
當學生做錯事,老師為了糾正他的錯誤責備他一句,結果他就回應老師十句,而且態度囂張及語氣不佳,這時如果你看不習慣他的行為,續再提高聲量訓斥他,他就緊握拳頭怒目相向,似要與你決斗。曾有一位初中女生因多次被老師在班上催收作業,結果她就大發小姐脾氣說老師針對她,接著就趴在桌面不再聽那位老師的課。另一位高中男生,因上課期間長期都伏在桌面上,課本不打開,老師屢勸他不聽便走過去想把他身體扶直,結果被他用手大力摔開,還用不雅的字眼回敬老師。

以上種種現象在這個年代已不是個案及新鮮課題,那是每位老師每天都隨時會碰到的情景。試問那些常常高喊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容忍心”的“專家”們,又會如何處理以上或一些學生在課室內違規的事件。

理論誰都會,只要修過教育學分或教師培訓課程的教師都知道遇到某些問題時的解決方法。可是真正用在實際情況時,也許這套理論就用不上了,因為違規者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教師常常在課室管理方面處理不當,或不知道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因為教師長期以來都缺乏了真正以實踐為主的培訓工作。

教師培訓研習都以理論及文書式為主,缺乏了現場視察及演練的機會,也沒時間與主講人交流及互動,培訓課程時間安排緊湊,往往主講者都以趕場似的赴會,課程結束了就飛也似走了。留給教師的是一幕幕的想像畫,由他們自己去拼湊,有創意的教師就會編織出一副美麗的圖案,沒有能耐或頓悟較慢的教師就會吊在半空中等待救援了。

(2010.07.20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7月的第3個星期天

只能用快來形容過去的日子, 兒子說要到熱浪島, 又說朋友要來住, 不知道高興還是担憂。
畢竟他已長大了, 有自己的想法, 只希望他們能自重自愛, 不讓大人失望。
昨天把初三化學的期中考出完, 剩下高一的數學未打, 想寫東西, 但頭腦很亂, 只想躺著想東西, 只怕想太多會瘋掉。
公公去世一個多月, 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有點傷感。
上星期愛心幫我買了三本洪兰的書, 正努力看著, 越看越想自己在教育界還有多少耐心, 旧制度能有改變的一天嗎?
考試取不取消不重要, 重要的是校方及教師如何看待它, 常常是過不了家長這一關, 所以大家都被考試挷死, 教師及學生的素質一直無法提升。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如何紓解压力?

每天上課, 肯定會碰到令人生氣的事, 如果每天都把情緒出在學生身上, 對自己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所以我才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blog,  把不如意的事寫下, 要不然我可要 "精神病", 這就是我的解压管道, 也許有人看了很不高興.
年輕時有寫日記的習慣, 因特殊因素把所有日記銷毀了, 如今沒有一點記錄及回憶.
現在要求學生好好寫周記, 但几乎都是應付, 每個星期都要催收, 交上來的也寫不上几行, 看到他們如此的態度, 就知道他們的學習態度也不會主動到那兒.
是不是獨中老師太有愛心, 所以才讓他們的主動性一直無法提升.
作業要催, 考試前要复習, 考不好給机會, 天天唸要讀書, ......., 但他們卻沒有多大反應.

英文好就具有國際觀?

有不少獨中棄用董教總出版的高中數理課本,把高中數理改成英文并自編教材來教導學生,他們所列出的理由是讓學生能與國際接軌、提升優勢及到了大學容易銜接及适應。
我們不能否認多學一種語言肯定占優勢,但學生有沒有國際觀及能不能适應大學課程,我不認為學懂了英文數理就有了國際化的視野。如果獨中生在求學時期的英語掌握得不錯,進入大學后只要渡過一段時間,相信數理成績不會落后于英語源流的學生。

國際觀是指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國家及文化,也要瞭解其他國家及不同種族的文化,并懂得明辨是非。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徵,也是民族識別的重要標誌,掌握了一個民族的語言,對認識及瞭解這個民族的各方面的確是大有裨益。有人認為學好英語,就等于擁有國際觀,這種看法顯然絕對化了。

以此推論,我們是否把那些受純英文教育的人士,說成都具有國際觀的一群,而那些受純中文教育的人士就缺乏了國際觀,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國際觀要從小培養,要培養孩子具有國際觀,首先是要讓孩子充分瞭解並熱愛我們自己的民族及母語。學校及市區應多舉辦或開設多元的課程和文化活動,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及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鼓勵他們多閱讀國際新聞,觀看國際頻道的電視節目。

要能與國際接軌,除了學習外語,也必須同時具有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技之長,且還要具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氣度。英語就像一扇窗戶,提供了接觸外面世界的管道,但如果學好英文,卻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有國際觀。如果此人精通了外語,也具備了專業的知識,可是沒有辦事能力及良好的道德情操,也只能說他是一名精通外語的“高材生”而已。

(2010.07.14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科學創意

平衡及轉動
推動它前進
一口氣可將四箱水升高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忙與盲

“忙與盲”是由李宗盛編曲,張艾嘉唱的一首歌,這首歌唱出了現代許多人的心聲,也道出了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到底在為誰忙,更多的時候是盲目跟隨別人或無目的的亂忙一場,到頭來自己卻一無所有。

在教育界,常聽到身邊的同事及朋友說很忙,日子過得很快,好像剛開學不久,轉眼間學年又要結束了。學生也覺得很忙,忙著應付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不知不覺又即將畢業了。

我們常常東忙西忙,忙的沒時間充電,經過一段時間后,把長期積累的知識、智慧也揮霍殆盡。因為整天忙于工作,人就開始停止了學習、思考及反省,因此常常被突如其來的事件困擾,無法突破。

當一個人停止了學習,也就意味著停止了成長,停止了進步,眼光也變得短淺了,心胸自然就變的狹窄,常常想不開,各種心理病症也跟著來了。有時我們也常常以忙來維護自己,的確“忙”是最好的藉口,但也是最不負責任的做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埋怨這不成, 那不行時,問問自己的“良心”,那只不過是自己怕惹事生非,怕占用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或怕多做了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已。

無論我們多忙,身邊還是有很多事物無時無刻等待我們去學習,如在上班塞車途中,我們可以扭開收音機收聽電台有意義的節目,或聽一卷名人演說的光碟; 午間休息時間可以和同事們相約一起用餐,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如果晚上失眠,可以起床拿起一本平時沒時間看的書或雜誌。老天爺給每個人每天24小時是公平的,如何善于應用就要靠個人的智慧了。

我們經常因忙著找生活而把許多享樂時光往后推,總是計劃退休時才出國遊玩; 買了一大堆書,打算有時間時才來看; 買了某牌子的烹煮電器存放著,打算退休時才學烹飪; 身體有毛病時總是拖延至嚴重時才就醫,總是等待又等待,計劃又計劃,也許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

‘忙’就是心死,一個人連心都死了,那還用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人若以忙來拒絕對自己或對別人的用心服務,那么我們的生活必定處處碰壁,而且也會活得不快樂。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人與人之間的交集

明年我就要上台領25年服務獎了, 25年說長也不過是人生的三分之一, 說短, 也許馬上就結束了.
在教育界25年, 酸甜苦辣都有, 我都能克服渡過, 可是, 在人生旅途中真正要找一位能有交集的人不易.
每天教學生數學, 也教了很多年的集合論, 交集對學生來說是較容易學的單元, 但在生活中可就難求了。
人都會先為自己的興趣考量要不要付出, 我也如此.
教育工作是我從小的梦, 看到不少在教育界 "混" 的老師更感生氣, 但這是個人的特質及生活方式, 我不能說什么?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能做多少就多少.
因環境及特殊因素, 我只站在一邊做觀察者, 做一位最前線的教師, 尤其從未想過進入行政體系, 除非轉校.
可是, 日子一天天飛似的流失, 歲月一年一年過去, 看到不少人不斷抱怨, 他們卻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有的還表現的高傲自大, 心里很生氣, 但學會了忍耐, 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否則天下大亂.
有時心里雖然難受, 但又能怎樣? 人都不希望看到亂象, 所以以寫文章及閱讀來麻醉自己.
我把要表達的都寫在報章上, 很難過的是有人看了不以為然, 不認同者還給予潑冷水或冷嘲熱諷.
還好欣賞我寫作的讀者給我不少鼓勵, 尤其是陳女士, 那天來電邀我到新紀元聽洪兰的講座,順便想跟我聊聊天.
其實之前我報了名要到循人, 愛心也一直叫我去, 她了解我是喜歡這類節目的, 但經過一天的思考還是不去了,  所以新紀元是不可能去的.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回母校分享


10位分享老師(20100709早上8.40出發)

昨天和九位老師到母校深斋參于學科分享, 聽眾是來自吡叻州九間獨中的老師, 我負責分享化學, 過程雖出了一些小狀況, 但還算順利完成, 且超時10 分鐘.
見到了教了我六年的化學老師, 同學及學弟, 也是第一次回搬了整10年的母校(新校舍), 好大, 可惜很多好的老師都走到別的獨中了。
分享完后, 心里很為小型獨中感到担憂, 師資不足, 流動性大, 年長老師心態難以改變, 加上學校的硬體及軟體設備的不足, 有不少老師是從從初一到高三全包的。
全國獨中的老師真的需要合起來互相支援小獨中的老師, 否則獨中生的水平難于提升, 當然董事會也要為小獨中老師的微簿薪金著想, 否則微小獨中會原地踏步, 難以有進步。
(大型獨中的師生習慣了在很好的環境工作及唸書, 所以很難想像小獨中的苦, 老師應該多出去走走, 學生也一樣, 這樣才能真正有所體會, 體會不是掛在嘴巴上)

右起: 梁承源老師, 王淑媚, 黃桂明

有樣學樣

我們經常勸導小孩,要向好人學習,要遠離壞人。可是在我們大人的世界里,好與壞是如何下的定義呢?
小孩一生下來腦子里是一張白紙,甚至沒有色彩與美醜,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大人告訴他們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 哪一種顏色好看; 哪些東西是美麗的,哪些東西是醜陋的; 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孩子們都很天真及沒有意見的接受,可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慢慢的發現,為什么大人說的與做的會不一樣。他們開始懷疑,開始用奇怪的眼神看大人的言行,精靈的瞳孔出現了無數的問號。因此當孩子稍有觀察力時,他們就會不斷地問大人,無數個為什么在孩子們的腦袋里開始產生。可是大人常給予他們的答案總是: 你不要問那么多,照做就是了。

我們都了解人不是神,人都有局限性,尤其在德育方面,易于為別人定下標準,但常常難于以這種標準來約束自己,常言道嚴于厲人,寬于待己。比如說,我們知道遲到是一種不守時的壞習慣,小則誤己,大則誤事,而且會給別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可是遲到現象還是經常在我們的周圍發生。

就以獨中來說,獨中給予社會人士的印象是很講求德育及紀律的教育場所,且獨中教師在品德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這也是獨中招生的金字招牌。如果每位獨中教師都做到上班不遲到,准時進課室,開會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這就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典範了。

可惜還是有極少數的老師做事沒有規劃,習慣拖拉,尤其到了年中或年尾結算學生分數時,總是拖到最后一分鐘或延遲繳交分數,他沒有意識到因為他一個人的擔擱,拖累了整個電腦程序而無法把全校的成績列印出來,也因此而影響了稍后的行政工作。

有時這類極少數的教師做得不對時,還可以理直氣壯的跟主任說了一大堆似是合理的理由,可是這些理由都不會令人信服,且在教育功能上做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示範。

上樑不正下樑歪,要有良好的校風必須要有一批誠信的教師,否則學生有樣學樣,我們教育就看不到未來了。
(2010.07.09刊登于南洋商報言論版)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成功教育靠教師

要有一個和諧及繁榮的社會,必須靠教育,教育離不開教師,教師素質影響教育的品質,因此教師培訓工作很重要,教師的心態也會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敗。
從報章上不時都會看到報道有關教師負面的新聞,為什么經過教師專業培訓出來的教師還是會有這些令人看了不解的舉動出現? 只能說這個人的特質不适會當老師,就算通過了筆試,拿到了一張證書,如果他沒有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落實到教育工作上也是枉費。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領著學生去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地去學習。加上教育界一般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多于學習過程,習慣了以學生的學業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惟一尺度,因此經常壓抑了大部份學生的個性及潛能,也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終年如一不願改變。要糾正這些根深柢固的教學模式,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教師培訓課程。

從教育理論的教育思想來看,不只要看教師教得如何,而且要看學生學得怎樣。在課堂上我們絕對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

老師應該明白,教育者應該先受教育,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因為學生還是個未成熟的個體,作為老師的一言一行,莫不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我們改變學生自然也會跟著改變。

可是,很多時候校方安排有關進修課程給老師時,教師都不會很樂意接受,甚至會發出怨言。教師之所以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及進修沒有興趣,主要是由於覺得自己還行,應付日常教學可以得心應手了。也就是說教師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自覺不到時代在改變,自己的教學觀也必須跟進。

另一方面,教師的職業倦怠也使教師喪失了進修的進取精神,備課、上課、處理學生問題、批改作業,工作雖然簡單,但一天下來消耗了老師不少體力。況且很多教育培訓及研討會的內容,并沒有配合教師的需要而設,多以理論或國外的教學模式及理念為主,不少教師難以將理論用在他的實際教學上,除了老師本身覺得國情不同也抗拒學習。因此,培訓課程必須配合學習者的既有經驗,讓學習者在具體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和感受,在反思與交流中獲得提升。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校園文化,人心的感動常常不是來自于外加壓力,而是來自于自覺及願學的團隊文化。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

(2010.07.06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63周年校庆及教師節

由學生親自設計及布置的舞台
主題: 海岸線
領10年,15年,20年及25年服務獎的老師和校長董事們合照
學生献唱及献花(今年由高三同學)
和跳朗朗讀書生的舞蹈員學生合照
今天節目不錯, 看了學生團體的表演很感動, 只要有机会讓他們表現, 沒有做不到的, 所以老師不要只看學生的分數, 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