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客觀看待獨中的辦學方針

客觀看待獨中的辦學方針
       這些日子,因開辦關丹獨中事件,而引發了不少人對獨中未來辦學應走的路線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只能說不同的角度及身份看問題,肯定有不同的領悟及體會,但大家都有共同的交點,獨中一定要辦得出色,因為它是華社的資產。
本人是一名來自鄉村的獨中生,目前在大型獨中執教超過二十五年,經歷過無數次的獨中招生及籌款運動,也曾跟不同的獨中師生交流過,事實真的如大家所願,獨中生都具有條件及能力同時應付三語或應付兩種不同體制的考試嗎? 獨中生家長有能力和國際學校家長那樣付得起昂貴的學費嗎? 每間獨中的董事會有能力支付給獨中教師跟國際學校教師一樣的福利嗎? 這些客觀的現象不能因為個人的願而忽略它存在的事實。
很多獨中從草創時期簡陋的課室,到今天宏偉的建築物;從招收當年政府考試的落地生,到今天有條件經過入學考試選擇學生的時代;教師的薪金從只能糊口,到今天至少能應付日常生活開銷的日子。獨中起起落落一路走來,培育了無數在德、智、體、群、美、勞六育并重的人。從教育的角度,我們不能因為要少數惊艷或類似諾貝爾獎的人才,而忽略了許許多多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無知少年;也不能強制那些連26個英文字母都無法倒背如流的小孩考獨中體制以外的考試;更不能因為他們選擇到中國或台灣留學,而認定他們都是國英文差的一群。如果政府肯承認統考文憑,留在本地大學的獨中生的升學率不會低于國中生;或者所有獨中生的家境都很富裕,到西方國家升造的獨中生肯定比到中國及台灣來得多。
在人人都以考試成績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的時代,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后進生。為了展現一間學校辦學的優勢,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少數學生的身上,大家都把焦點集中在 精英式的學校,沒有人敢把不好的一面攤在媒體面前。當年60間獨中不願改制的使命,也因老一輩的斗士先后離去,年輕一代對獨中歷史又認識不足,所以才會出現獨中好像還停留在悲情時代及跟不上全球化的浪潮。
教育強調的是要面對全體學生,國際化不是改一改教課書或考試制度就能體現的。國際觀是指具有國際意識、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胸怀,不僅要關心本身國家及文化,也要了解其他國家及不同種族的文化,必須同時具有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技之長,并懂得明辨是非。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不等于此人就具有國際意識,訓練學生的開明思維和創新能力,懂得英語、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只能說他比別人占優勢而已。
每所獨中都有自己辦學的特色,家長有權力選擇孩子的未來,但不能因為順應少數資優的小孩,而忽略了大多數人接受母語教育的權利。
不少實行 雙軌制的獨中,它們辦得成功,別忘了他們當初招收的學生素質本來就是比其他獨中優秀,所以學生才有能力應付兩種不同的考試。但在他們6年的學習生涯中除了考試還是考試,他們少有中學生應有的活力,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少了思考和創意的机會。每年公共考試成績放榜,這些學校都覺得最光榮,學生笑得很開心,但往后的日子還是要走,成績優越,進入社會、走入大學、到了更開放不同教育體制的高等學府后,他們有能力應付教科書以外的知識嗎? 這是我們未來要的人才嗎?
現在很多現象告訴我們,除了會讀書,會生活、會做人才是人生應走的方向。為什么年輕人自殺事件不斷發生? 為什么到處看到賣盜版光碟、刮刮樂、大耳隆以年輕人為多?
教育如果只剩下考試,只講求如何備考? 我想我們教育又走回了复古的狀元時代了。
如果你是獨中生,國英語很差,請你不要先埋怨當年的老師及學校,那肯定是你年少听不進當年師長常跟你說的一句話: “語文很重要,現在學不好,以后你會后悔。
我自己的國英語不好,我從來不埋怨獨中大部份教學用的是母語,如果不是如此,也許我是當年的中輟生之一了。請己離開獨中的校友們,用客觀的角度,先反省自己當年學習的態度,才批評獨中的辦學方針,否則都是情緒論事,傷害了你們師長的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