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客觀看待獨中的辦學方針

客觀看待獨中的辦學方針

       前些日子,因開辦關丹獨中事件,而引發了不少人對獨中未來辦學應走的路線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沒有所謂的好或坏,只能說不同的角度及身份看問題,肯定有不同的領悟與解讀,但大家都有共同的交點,獨中一定要辦得出色,因為它是華社的資產。

不少獨中從草創時期簡陋的課室,到今天宏偉的建築物;從招收當年政府考試的落地生,到今天有條件通過入學考試選擇學生的時代;教師的薪金從只能糊口,到今天至少能應付日常生活開銷的日子。獨中起起落落一路走來,培育了無數在德、智、體、群、美、勞六育并重的人。

從教育的角度,我們不能因為要少數惊艷或類似諾貝爾獎的人才,而忽略了許許多多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無知少年;也不能強制那些連26個英文字母都無法倒背如流的小孩考獨中體制以外的考試;更不能因為他們選擇到中國或台灣留學,而認定他們都是國英文差的一群。如果政府肯承認統考文憑,留在本地唸大學的獨中生肯定很多;又或者所有獨中生的家境都很富裕,而統考文憑又得不到政府承認,那么到西方國家升造的獨中生肯定遠比到中國及台灣來得多。

每所獨中都有自己辦學的特色,家長有權力選擇孩子的未來,但不能因為順應少數資優的小孩,而忽略了大多數人接受母語教育的權利。

教育強調的是要面對全體學生,國際化不是改一改教課書或考試制度就能體現的。國際觀是指具有國際意識、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胸怀,不僅要關心本身國家及文化,也要了解其他國家及不同種族的文化,必須同時具有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技之長,并懂得明辨是非。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不等于此人就具有國際意識,懂得英語、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只能說他比別人占優勢而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訓練學生的開明思維和創新能力,比強制他們同時報考二種公共考試來得實際。

不少實行 雙軌制的獨中,它們辦得成功,別忘了他們當初招收的學生素質本來就是比其他獨中優秀,所以學生才有能力應付兩種不同的考試。但在他們6年的學習生涯中除了考試還是考試,他們少有中學生應有的活力,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少了思考和創意的机會。每年公共考試成績放榜,這些學校都覺得最光榮,但往后的日子還是要走,成績優越,進入社會、走入大學、到了開放及不同教育體制的高等學府后,他們有能力應付教科書以外的知識嗎? 教育如果只剩下考試,只講求備考? 我想我們教育又回到了复古的狀元時代。

為什么年輕人自殺事件不斷發生? 為什么販賣盜版光碟、刮刮樂、大耳隆都以年輕人為多? 現在很多現象告訴我們,除了會讀書、考試,會生活、會做人才是人生應走的方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