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為了什么而教?


來到北京市海淀區附屬實驗中學已一星期了,在4天的學習日子里,主要學習內容是與當地老師交流、聽專題講座及到他們的班級去聽課,未來7天還有更多的課程要學。
這期間學習到不少新知,尤其進入他們各個不同年級的班聽各種不同的課后,發現他們的老師大部份都講得少,但學生學到的內容并沒有少,因為老師們大多數是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把一個課文的知識理論或概念慢慢消化,然后學生把理解到的用自己語言表達出來,老師從旁給予糾正及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而不是傳統式的由老師自問自答。
什么需要教? 什么不需要教? 該教會學生什么? 用什么方法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如何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才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點。
獨中老師常常埋怨課教不完,也許獨中生要面對二種考試,因此課程過于臃腫,加上學生的主動性不強,在課堂中常常是老師自問自答或滿堂灌,學生也習慣被動的 “接受”。
另一方面,獨中師資不穩及加上經費不足,所以在培訓老師方面做得很不夠,校本培訓也不積極,新老師往往都是自己從教學過程中摸索過來,因此走得比較辛苦。
老師一定要具有把教師當成事業的心態,也要意識到教會學生學習技能比教知識來得重要,知識是教不完的,所以老師必須改變,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學生的素質。
(20090331于南洋商報部落格精選)

(寫于2009031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