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由學生主持的輔導課

上星期六的輔導課 "你的創意花園", 因為它的主題學生比我更有創意,于是安排2位同學負責,結果當天一位負責同學請假沒來,也沒有交待,還好振彬有准備好他負責的部份, 找來宏律幫忙。
他制作了一個PPT, 內容不錯,我也將它拿給同級的几位老師分享。
因時間不足, 所以這星期的班會時間繼續。
希望下次有适合的主題,再交給學生自己進行,讓他們學會做事,比老師一直埋怨學生不主動來得好。
以下是那二天的活動照片:
振彬(左)和宏律(右)一起主持
分組開始, 可惜他們給的時間太長, 所以當天的時間不足的因素之一
每組積極討論
班長的那一組, 最后評為是最有創意的一組
各組出來報告, 周永鑫同學
這組沒有人要出來, 結果甄佩主動出來報告
利用星期二的班會時間繼續上同樣的課題

計算票數
胜利組有小礼物
最沒有創意的一組要接受處罰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大脑当家----内容之三

Pg257
新想法,新点子

我会走上现在的路,应该要感谢唐老鸭。那时我八岁大,我母亲带我去看一支27分钟的卡通短片,叫<<唐老鸭游数学仙境>>。唐老鸭用影像、幽默介绍我进入了数学的领域,从几何图形到足球,到打撞球,数学的美和力使我着迷。它的效力如此难忘,甚至影响了我对事业的选择。

老师需要知道为什么图片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者应该知道图片如何传递讯息。我们通常最先会注意到颜色,会留意方位,在意东西的大小,对会动的东西特别的敏感。的确,在非洲大草原上,对我们生命有威胁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会动的,所以大脑就演化来对会动的东西特别小心了。在大脑中,甚至演化出一个区块是专门来注意这个移动是来自我们眼睛在动呢?还是外面的世界在动? 这些大脑区域通常是选择注意外面世界的移动,很少会注意自己眼睛的运动。

老师应该用电脑动画

动画抓住的不但是颜色和地点,同时还有动作。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网路上有很多绘图的软件,过去老师可以选择要不要使用这些绘图软件,这样的时代己经过去了。现在的老师应该要会,幸好这个基本的技术不难学。只要会用电脑画圈圈和方块的人,都可以利用目前的软件来创作,不必画得很复杂。研究发现假如图太复杂或太像真的,会使学生分心,反而对转移知识不利。只要简单、二度空间的图就可以了。

多用图片沟通

“多图片,少文字”这是一九八二年<<今日美国>>创刊时所用的标语,这份报纸有很多图片,很少文字。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一定不可能成功,有人认为它是西方文明的结束,结果,<<今日美国>>在四年之内已达到全美销售量第二,十年之内,成为美国第一大报,直到现在。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我们知道图片传递讯息的机制比文字强。第二,美国的上班族都工作过量,他们一直在精减人力,用越少的人去做越多的事。第三,许多美国人仍然读报。对永远有做不完事的人来说,越有效的讯息传送方式就是越好的媒体,<<今日美国>>的成功,表示它的吸引力足以使美国人打开他的荷包买一份来看。图片的讯息对消费都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不要花什么大脑就可以了解。因为它把讯息黏到神经元上这么有效,所以营销部门的人当然就严肃考虑用图片呈现,做为他们主要的传递讯息方式。

丢掉你的文字简报

现在大家都用电脑的简报软件来做报告,从董事会到教室到科学研讨会都在使用。用这有什么不对? 问题在它是文字的呈现,每一章、每一节,阶层性的表达,都是字,所有的专业人员都需要知道以文字为基础的讯息传递是没有效率的,他们需要做两件事:

1. 舍弃目前的文字简报呈现方式。
2. 重做新的。

事实上,你可以暂时保留旧的来做比较。以新的方式呈现一下,看哪个有效。
图片的学习速度与记忆效果最好,比文字或口语表达的方式效果好得多。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大腦當家------內容之二

Pg116 大腦需要休息

我們需要有時間性的中斷正在做的工作,這個需要使我想起了一部電影<<世界殘酷奇譚>>。
電影內容: 農夫用一根棍子把食物硬是塞入鵝的胃中以得到肥美的鵝肝,當鵝太飽想吐時,農夫用一個銅環套住鵝嘴,使牠吐不出來。這種強迫餵食的結果就是全世界大廚所喜愛的鵝肝。這種方法根本不能讓鵝得到任何養分,只是讓牠成為取悅人類的犧牲品。
當我母親在談做大個好的和壞的老師時,常常講這個故事給我聽。 “大部份的老師過度餵食學生。”她說: “就像那部恐怖電影中的農夫一樣。” 當我去上大學時,很快就發現她的話是什么意思了。現在我是一個跟企業界走得很近的教授,我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個習慣。最常見的溝通錯誤是什么? 就是有太多訊息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消化。這對訊息的接受者一點好處都沒有。
在某個層次而言,這是可以了解的,因為大部分的專家對他研究的主題已經熟悉得不得了,他會忘記對一個新手來說這些都是新知識,無法一次消化完。有時就算他記得要慢慢講,他也不耐煩把基本的東西一遍、二遍、三遍的重复講。在大學時,我發現大部份老師都不喜歡教學,尤其教大學部的學生,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在這么基礎的層次上跟學生溝通。他們似乎忘記了這些知識對新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到,需要時間去消化,這表示需要有固定的休息時間。相信很多人有此同感: 大牌的名教授往往不是課上得好的教授。

Pg185
失眠=腦力流失
事實上,調整睡眠的時數就可以讓一個功課很好的學生在考試時一敗塗地。假如A學生平常的表現是每一科都在前百分之十,有一個研究發現,只要她週間每天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週末比週間多40分鐘,他的成績就會掉到正常睡眠者的倒數百分之九的地方。一週中每天的睡眠不足會累積到週末時補足,如果周末也睡眠不足,就會把這個睡眠債帶到下一周去。
另一個實驗測了要操作复雜軍事儀器的士兵,假如他們一個晚上沒睡,第二天整體認知技能會下降百分之三十,結果使他們表現不好。假如兩個晚上不睡,這個數字會掉到百分之六十。另一個研究是限制睡眠,如果每晚只能睡6小時或更少,連續5天后,認知的表現會跟連續2晚沒有睡的人一樣。
最近更多的研究讓我們看到睡眠跟很多乍看之下沒有關係的功能也都有關係,例如被剥奪睡眠的人他們的胃口都不好,進食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 制造胰島素和把大腦最愛的葡萄糖轉換成能量的能力也下降很多; 同時,發現你更想吃甜的,因為體內的壓力荷爾蒙上升到失調的狀態。假如持績不睡,會加速身體老化的历程,例如,一個三十歲身體健康的人,如果剥奪睡眠6天,平均一晚只睡4小時,他身體內的生化狀態馬上就轉換到60歲的情況。假如實驗做完,他可以睡了,几乎要一個星期時間才能將身體系統變回30歲的情況。
最糟的狀況就是失眠的確會讓人失智,會使頭腦不清楚,几乎所有可以測量的思考層面都會受到睡眠不足的影響。睡眠不足會影響注意力、執行功能、立即記憶、工作記憶、情緒、計數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一般的數學能力。最后,睡眠不足會影響手的運動技能,包括小肌肉控制的動作,如寫字,它甚至會影響大動作的肌肉,如跑步運動。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善待自己

有時不是我們不要善待自己, 而是世界很多不合理及太不可思議的事件,讓有良知的人無法容忍及接受。
不過如能做到摒棄以上 6 點, 生活真得會活得有意義及精彩。
大家一起加油!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時間過得好快

這期是班上第6組同學制作的最后一期壁報, 他們把從年頭到九月份所拍到的班上活動照片洗出貼上, 很耀眼。回顧當初的點點滴滴, 有苦有樂, 大家都有點捨不得一年又要結束了。

一位很怕數學但很有畫畫和設計天份的害羞男孩
今天的班會時間, 班長主持

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大腦當家

花了三個星期, 慢慢的才把這生硬但具有知識性的書看完了。

內容簡介:
 雖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由大腦控制,但是大部分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大腦到底如何運作。我們對於大腦功能有著許多的疑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強腦力?我們是怎麼學習的?睡眠和壓力對大腦有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一心多用是個迷思?什麼樣的訊息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忘記?複習新訊息又為什麼對記憶這麼重要?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大腦是真的嗎?年紀大的人就不能學習新事物嗎?目前大腦科學家已經累積了足夠的知識來回答上述問題,這些都是企業家、父母和老師迫切需要知道的。

在《大腦當家》一書中,分子生物學家麥迪納博士分享他在大腦科學領域研究的成果,探討大腦知識對於在教室的教學以及在職場的工作能有什麼幫助。書中每一章分別解釋一個大腦守則--科學家所知道的大腦工作方式,然後提出可以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建議。當你了解大腦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就會明白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大腦。
目錄
第1章 運動              大腦守則1: 運動增強腦力
第2章 生存              大腦守則2: 大腦也是演化的產物
第3章 大腦迴路      大腦守則3: 每一個大腦的配線都不相同
第4章 注意力          大腦守則4: 人們不會去注意無聊的東西
第5章 短期記憶      大腦守則5:重复才記得
第6章 長期記憶      大腦守則6:記得去重复
第7章 睡眠              大腦守則7:睡得好, 記得清楚
第8章 压力              大腦守則8:承受压力的大腦不能如常的學習
第9章 感覺的整合 大腦守則9:刺激多重感官, 反應更迅速
第10章 視覺            大腦守則10:視覺凌駕所有感官
第11章 性別            大腦守則11:男性和女性的腦是不一樣的
第12章 探索            大腦守則12:我們是強有力的天生探索者

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

為什么現在學生不愛學習?

七八十年代的小孩很少有上幼儿园的机会,也买不起课外读物和玩具,童年的娱乐是跑到树林里去玩捉迷藏,到河边或大沟渠去捉小鱼,想要玩具自己动手做。念幼儿园是极少数人才有的机会,大部份小孩7岁时才正式进小学就读,大家都很高兴也很喜欢学校生活。

那个年头假期,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安排一大堆的补习,父母也没有要求孩子要学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但规定他们要做家务,看顾弟妹。尤其是那年代家里都是用木材煮食,一有空就要求他们要到树林里检木材,砍材等粗重的工作,所以都练就孩子硬朗的体魄。
(反观现在的孩子走几步都要家长载, 上一楼也要搭电梯, 不会拿扫把,不会煮饭,每天喊热, 躲到冷气室半天不出门,所以才时常生病。)
早期上学没有那么多科目要念,也没有那么多考试,所学的内容以生活教育为主,有体育、唱歌、画画(不像现在的小学,都以考试为由,由其他要考试的科目取代了, 时间表只是写着好看)。所以那年代大家都很珍惜及高兴的到学校。虽然那个年代能上大学的机会不多,但只要念到高中毕业,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如何待人接物。
看看现在的小孩,当他们学会说简单的语言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学识字卡了,玩具都是电动式或没有创意的。5岁就进幼儿园,学外语,学各种不同的艺能。上学后,午睡的时间被逼缩短或剥夺了。
上了小学更糟,一堆做不完的作业及补习等着他们。没有时间听童谣,没有时间和大自然在一起,想躺在客厅地板看着天花板无思乱想一下,父母的责备声就来了。除了应付校内的课业,还要学电脑、学英语、学音乐、学画画、学跳舞、学心算等。这是大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但常听到大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小孩好,或小孩自己要学的。还理所当然的说很多东西他们不懂所以要逼,否则以后他们长大了会后悔,怪父母。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爱学习? 为什么现在大学校园男女生比例是3:7 ?
因为小学时被逼乖乖坐在课室内上课不能走动,加上睡眠时数不足,所以男孩会把学校当成监狱,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逃避,或无声的抗议。
男生比较坐不住,而女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通常都会乖乖把功课完成,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考试时都会拿起书认真看; 而男生较不能专注长时间看同一本书,做同一件事,也不愿听命以别人的指挥,比较喜欢做和别人相反的动作,所以考试总不能拿高分,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读书,而是不会考试。
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如此下去,也许以后校园的男生变成了稀有动物。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棉花糖女孩

最近在看這本洪兰翻譯的書, 雖然自己沒有女兒, 但每天都對著一大群女學生, 且現在的女生跟以往又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想了解她們在想什么? 為什么現在的女生也不容易教?
內容簡介:

從許多客觀的標準來看,生活在今日的女孩擁有前所未有的選擇和機會,她們的生命應該比過去任何世代都豐富燦爛;然而事實卻是年輕女孩就像棉花糖一樣,外表甜美但內在空洞,光鮮亮麗不過是虛幻表相。


導致她們身陷危機的因素包括:

◎性認同錯亂:年幼的女孩錯把表現性感當作吸引注意的手段,「看起來怎樣」取代了對「自己是誰」的探索
◎網路泡泡:在這個臉書、簡訊和即時通的世代,和同儕在網路世界中過度連結,反而中斷與自己的內在連結
◎病態的偏執:只聚焦在生活的某個層面或活動,做第一名的好學生,做最傑出的運動員,做最瘦的紙片人
◎環境毒素:內分泌系統受干擾使青春期提早到臨,會增加飲食失常、成癮、乳癌、焦慮症和憂鬱症的風險
洞悉青少女這種自我意識薄弱、不堪一擊的處境,心理學家暨家醫科醫生?克斯提供父母很多實用的點子:從幫助女兒選擇學習環境、評估合適的運動項目、決定可以上哪些社交網站及上網多久、辨識塗抹在身上和吃下肚裡哪些是有毒的,到安排參與社群搭起世代之間的橋梁。
透過分享邁向順境和遭遇困境女孩的真實故事,指出了新的未來之路,可以激勵老師和家長在生活中採取行動,從身體與心靈兩方面來照顧孩子,幫助我們的女兒順利成長為一個快樂、有生產力、獨立自信、輕鬆融入這個新世界的女性。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負能量

把舊有的東西丟掉。有時候,你碰到負面的障礙,其實就是幫助你提昇正面的力量。碰到障礙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發展正面的力量;如果沒有這些負面的力量,你不會發展正面的力量
道就是不管任何的磁場、時空,你都能夠接受、融合。最高等的道,就在這種生活當中。
道本來是生活,生活中才是最高等的道。道是很平凡的,只有在平凡中才能找到真正的道。只要每一天能讓自己有高雅的品質,能夠把不好的能量排出,能不受不好的能量影響,那你就能進化。
生活就是修行,生活中的起心動念都是在幫助你。隨時,你發展正面的,當然就提昇自己的能量!如果每一天想辦法打發時間、耗費時間的,當然每一天就在消耗這個能量。
一般注意力都是向外去看,想要改變這個世界,改變別人,那很難做到。其實,只要調整自己的頻道,你自然就能夠提昇,就能夠改變世界的頻道。一直向外想改變別人,越改變越離譜,結果什麼都沒改變,只有創造更多的負能量。
只要靜下來,每一天讓自己平靜下來,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就能夠改變世界。調整自己,外面的世界自然就改變。 
講話要柔軟,這個世界是以柔克剛。像水一樣流下來,碰到石頭,碰到樹木,它就自然流過,那個力量就很強大。
概念應該轉一點。做任何事情都輕飄飄的,沒有感覺,但是那個穿透力很深、很遠、很寬廣。太認真的時候,你講的東西,別人聽不下去,也很辛苦。不要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東西。你很柔軟的時候,別人會急著想聽,會很渴望的往你靠近。
聰明的人聚在一起,就可以做大事;有智慧的人聚在一起,就可以改變世界。
沒有意念,處在高等能量之下的時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很自然的,想到哪就能夠完成到哪。那個「自然」就會感染相同的磁場到你身邊來。你運氣不好,都是因為你思想負面,把不好的能量吸引到你身邊來;你運氣很好,是因為你一直很正面,所以吸引的都是很正面的東西。為什麼我們可以隨時創造奇蹟?因為我們隨時都可以聚集這些相同的能量、比較正面的能量到身邊來。我們可以改變一切,這個世界就是我們一起改變的。只要把這個能量提昇,整個世界就會因此而改變,每個人都會獲得提昇。
聽語言背後的那個頻道,才是真實的東西。我們一般都是聽語言,都聽到那個初級的東西,真正的聲音都沒聽到。有的人講話很難聽,但很真實,裡面很善良,真的是為你好。但是大部分人都喜歡聽外面的,很難進入一種比較微細的狀況。因為你沒有辦法訓練到心很靜下來。
不講話,拿掉這些邏輯,才能聽到內心真正的聲音。不聽語言的時候,才叫做心靈溝通,你就知道內在的品質了。太有邏輯的人,聽到的永遠都是外在的聲音,都是假相。
我們會累,就是每天都是看到人不好的品質;如果你處在正面的時候,都是看到人高雅的品質。
思想負面,抱怨,就會吸附負能量。一直抱怨,吸附越多。當人抱怨,看到他人負面的時候,就要檢討自己。感染太多負面的時候,身體整個會堵住,全身的器官都會不舒服。其實都是我們吸附太多陰的力量,出去不管好不好,千萬不要去批評。認為不對,看不懂,沒有關係,不接受就好,你不需要接受,但是千萬少批評。
會一直批評別人,會看到別人負面的品質,就表示你也是處在負面的情緒之下。

2011年9月10日星期六

創意從校園開始

在校園內一樣, 要學生不乱丟垃圾, 要學生節省電源, 要學生不坐電梯, 要學生自動做值日, 要學生排隊換課室時不講話等.....。
就必須想出有創意, 又有教育意義的點子來, 總比每天訓話來得有效。
你有什么創意嗎?
獨中校園面積有限, 如果逼不得已要向上發展, 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身、心、灵的平衡。否則空間不足, 視野就短, 失去創意的思考能力,也會讓人的情緒常處在壓抑中。

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人才的定義

那天在外用餐,無意間聽到一群年輕人的談話,其中一位說話有點激動的年輕人說: “常常說人才外流,那我們就是廢材了,如果沒有我們,你們大人物的豪華車壞了也等于廢鐵。”
這群年輕人應該是修車技術員,從他們的談話似乎不滿政府只招攬專才回國,而把他們給忽略。
每學年結束,獨中送走一批批的畢業生,出國繼續升學的學生為數不少,但學成歸來的不多,身為一名獨中教師,其實心里很無奈。一方面鼓勵學生到國外求學體會不同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希望他們學成后回國,將所學用于自己的國家。可惜常因政治或個人因素,大部份都暫留或定居國外。
這些不回國的大學生通常被國人認為是人才,而那些沒有繼續升學留在本國習得一門好手藝的,卻沒有多少人被注意。因此,這也導致華裔家長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同,報讀職業學校的華裔人數不多,無形導致職場長期欠缺熟練的技工,很多低階的工作就得由外勞代替,也造就了今天外勞是我國人口第三大的群體。
何謂人才? 早期有机會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多,因此傳統上把飽讀詩書、博學多才之人稱為人才。現在教育普及,各國對人才的概念也模糊了,并沒有明確地衡量標準。有人把人才定義為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能以其創造性勞動,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做出較大貢獻的人。而中國作家王鵬認為人才有腦力勞動者,也有體力勞動者;在有學歷、文憑的人員中有,在無學歷、無文憑的人員中也有。只要知識豐富,本領高強,對社會進步有貢獻者,皆可成為人才。好比一個清潔工人,能夠長期地把地掃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個員工能夠安心本職工作,持續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人才。
我國把人才定義的太狹窄了,大多數人認為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科技人員及商業專才才是人才。無論你把高樓建得多堅固,水壩建得多宏偉,病人照顧到多周到,別人都認為那只是工程師或醫生的功勞。
個人認為人才是被培養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專業的道德,做人應有的美德,無論受多高深的教育,多專業,那只不過擁有漂亮的外殼而已,這些應該不是社會要的人才。

(2011.09.07刊登于星洲日報)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學演讲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a prepared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delivered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on June 12, 2005.

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的三个故事

乔布斯创建了苹果电脑,引领了电脑时尚的潮流;他创立了皮克斯,拨动了娱乐业的风向;他创造了iPod,又通过它影响了不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Steve Jobs对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演讲全文
2005-07-14 20:06:39 来自: blue
你得找出你爱的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今天,有荣幸来到各位从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毕业的毕业典礼上。我从来没从大学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说三个故事,不谈大道理,三个故事就好。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
我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待了六个月就办休学了。到我退学前,一共休学了十八个月。那么,我为什么休学?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亲生母亲当时是个研究生,年轻未婚妈妈,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强烈觉得应该让有大学毕业的人收养我,所以我出生时,她就准备让我被一对律师夫妇收养。但是这对夫妻到了最后一刻反悔了,他们想收养女孩。所以在等待收养名单上的一对夫妻,我的养父母,在一天半夜里接到一通电话,问他们“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们要认养他吗?”而他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后来,我的生母发现,我现在的妈妈从来没有大学毕业,我现在的爸爸则连高中毕业也没有。她拒绝在认养文件上做最后签字。直到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同意将来一定会让我上大学,她才软化态度。
十七年后,我上大学了。但是当时我无知选了一所学费几乎跟史丹佛一样贵的大学,我那工人阶级的父母所有积蓄都花在我的学费上。六个月后,我看不出念这个书的价值何在。那时候,我不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念大学能对我有什么帮助,而且我为了念这个书,花光了我父母这辈子的所有积蓄,所以我决定休学,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时这个决定看来相当可怕,可是现在看来,那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当我休学之后,我再也不用上我没兴趣的必修课,把时间拿去听那些我有兴趣的课。
这一点也不浪漫。我没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里的地板上,靠着回收可乐空罐的五先令退费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绕过大半个镇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神庙吃顿好料。我喜欢Hare Krishna神庙的好料。追寻我的好奇与直觉,我所驻足的大部分事物,后来看来都成了无价之宝。举例来说:
当时里德学院有着大概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在整个校园内的每一张海报上,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都是美丽的手写字。因为我休学了,可以不照正常选课程序来,所以我跑去学书法。我学了serif与san serif字体,学到在不同字母组合间变更字间距,学到活版印刷伟大的地方。书法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我觉得那很迷人。
我没预期过学的这些东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十年后,当我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麦金塔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电脑。如果我没沉溺于那样一门课里,麦金塔可能就不会有多重字体跟变间距字体了。又因为Windows抄袭了麦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当年我没这样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个人电脑都不会有这些东西,印不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字来了。当然,当我还在大学里时,不可能把这些点点滴滴预先串在一起,但是这在十年后回顾,就显得非常清楚。
我再说一次,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这种作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我的第二个故事,有关爱与失去。
我好运-年轻时就发现自己爱做什么事。我二十岁时,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妈的车库里开始了苹果电脑的事业。我们拼命工作,苹果电脑在十年间从一间车库里的两个小夥子扩展成了一家员工超过四千人、市价二十亿美金的公司,在那之前一年推出了我们最棒的作品-麦金塔,而我才刚迈入人生的第三十个年头,然后被炒鱿鱼。要怎么让自己创办的公司炒自己鱿鱼?好吧,当苹果电脑成长后,我请了一个我以为他在经营公司上很有才干的家伙来,他在头几年也确实干得不错。可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景不同,最后只好分道扬镳,董事会站在他那边,炒了我鱿鱼,公开把我请了出去。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的东西不见了,令我不知所措。
有几个月,我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觉得我令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我把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弄丢了。我见了创办HP的David Packard跟创办Intel的Bob Noyce,跟他们说我很抱歉把事情搞砸得很厉害了。我成了公众的非常负面示范,我甚至想要离开矽谷。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还是喜爱着我做过的事情,在苹果的日子经历的事件没有丝毫改变我爱做的事。我被否定了,可是我还是爱做那些事情,所以我决定从头来过。
当时我没发现,但是现在看来,被苹果电脑开除,是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从头来过的轻松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么确定,让我自由进入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
接下来五年,我开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开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后来的老婆谈起了恋爱。Pixar接着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电脑买下了NeXT,我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成了苹果电脑后来复兴的核心。我也有了个美妙的家庭。
我很确定,如果当年苹果电脑没开除我,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这帖药很苦口,可是我想苹果电脑这个病人需要这帖药。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我爱我所做的事情,这就是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爱的,工作上是如此,对情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填满你的一大块人生,唯一获得真正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会找到。而且,如同任何伟大的关系,事情只会随着时间愈来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继续找,别停顿。

我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
当我十七岁时,我读到一则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这对我影响深远,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干些什么?”每当我连续太多天都得到一个“没事做”的答案时,我就知道我必须有所变革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东西要失去了的陷阱里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道理不顺心而为。
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上七点半作断层扫描,在胰脏清楚出现一个肿瘤,我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医生告诉我,那几乎可以确定是一种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我回家,好好跟亲人们聚一聚,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建议。那代表你得试着在几个月内把你将来十年想跟小孩讲的话讲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会尽量轻松。那代表你得跟人说再见了。
我整天想着那个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从喉咙伸入一个内视镜,从胃进肠子,插了根针进胰脏,取了一些肿瘤细胞出来。我打了镇静剂,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场。她后来跟我说,当医生们用显微镜看过那些细胞后,他们都哭了,因为那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胰脏癌,可以用手术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术,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希望那会继续是未来几十年内最接近的一次。经历此事后,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时要更肯定告诉你们下面这些:
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时,有本神奇的杂志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当年我们很迷这本杂志。那是一位住在离这不远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发行的,他把杂志办得很有诗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个人电脑跟桌上出版还没发明,所有内容都是打字机、剪刀跟拍立得相机做出来的。杂志内容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现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满新奇工具与神奇的注记。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非常谢谢大家。

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教育應該不一樣

(在新山的大眾書局買了這本書, 一口氣看完了, 以下寫下它的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父母的盲点:
盲点一: 深怕孩子输在起跑点是没有安全感? 还是虚荣?
很多人怕孩子输在起起点,于是填满很多不必要的学习,这就好像一个人被不断喂食,却不让他有消化反刍的机会。
太多的家长每天斤斤计较名次、排名。因此,有些孩子不惜以作弊换得好成绩,只是为了不让大人失望。
在学业上得不到肯定的学生,现行体制下很容易被老师学校放弃,而被放弃的孩子自然易自暴自弃。其实,每个人的才智各有所长,开窃早晚有别,而天性不适合传统教育学习方式的孩子,便逐渐被边缘化。
无数的考试和分数织成一张大网,让我们一整个世代的年轻学子,囚困其中,成为永远逃不出去的笼中鸟。

盲点二:继续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
当时代往前走,我们应该要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值来框限未来。然而讽刺的是,设计今天教育制度的人,都已是上一个世代的人,他们很多是早已过时的人物,对未来社会很难再有发言权,过去栽培他们的方法,又怎么能硬套在我们孩子身上?

盲点三:要孩子追求自己达不到的梦想
许多家长将自己一生达不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大多数父母的梦想都是依循安稳的社会阶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职业的选择上抢搭主流,如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等高薪人才。

我们的教育说穿了就是考试教育,这正好反映出大部份家长们的核心迷思: “考试是最公平的评鉴方式。” 依作者的看法,考试其实才是最不公平的方式。因为考试只容许有强记能力的考生出头,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能力,考不出领导能力。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

洪兰教授指出,根据美国宾州大学一项研究,父母过于强调分数,让孩子承受巨大压力将增加成年后精神障碍(如忧郁症)的风险。爱因斯坦说过: “许多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被量化的。”

现在的世界变得无比繁复,远超过一个人所能,因此做人行事谦虚退让,反而更能学习每个人的优点、萃取他人的智慧。我们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之骄子, 而是协调性高、沟通力强、善用人才的领袖。

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验,认为家长必须率先改变观念,接受不是每个人要当国家栋梁,社会更需要脚踏实地、坚守岗位、热爱工作的螺丝钉。因为不管生活型态再怎样变化,回到生活的现实面,我们仍都需要实作的技术人才: 修车、修家电的技师、做家具的木工、建筑的泥水工、厨师、锁匠、计程司机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学生和老师都被标准答案给集体绑架了,学生在学校,什么科都要考,老师最繁重的工作变成每天帮学生打分数、改考卷, 不少中学老师常抱怨考卷永远改不完。有考试就有标准答案,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考试当道,分数凌驾一切。老师认为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从一张张考卷,学生的个性、特长, 比不过冰冷的分数。老师必忽略了一件比埋头改考卷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从考卷堆中抬头,好好地观察学生协孩子探索自我,从旁发掘他们的天赋。

教育不是装满一壸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焟烛, 让他发光发亮。

身为老师不必做分数的奴隶,而要思考如何激起学渴望知识、追求知识的欲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天赋, 这才是老师最重要的使命。

我们很清楚,今天的教育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当然要恢复原貌也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絶对不单只是靠一个老师尽心尽力就可以改变, 但我们总要开始。
教育必须是为青年人照亮未来的探照灯, 而非重复过去的后照镜!

Inverse Circular Functions

多媒體教學時代已到來, 老師們跟上了嗎? 不要再以X时代的角度看教育, 否則會被遠遠抛到后頭。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不可以說, 因為別人不愛听

獨中需改革,正統培訓師資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育改革綱領,從2000年著手擬定草案(2005年發佈)到現在已進入10年了, 落實了多少?
2005年之后上任的校長、老師、董事了解嗎? 知道它的內容嗎? 有人認同嗎?
這就是很多人知道, 但不可以說, 因為說了別人不愛听, 說了別人會生氣, 說了可不給面子。
這就是華人可悲的地方, 總是報喜不報憂, 什么家和萬事興, 少說話多做事, 獨中一路走來不易不要節外生枝............
所以董教總里有使命感的年輕人都走光了, 尤其課程局, 各科主任都做不長久, 獨中老旧過時的課本一直沒人編,
沒有捨怎會有得, 總認為老師應該牺牲時間幫忙編, 有可能嗎?
這就是領導班子沒有長遠的目光, 所以很多都是表象, 尤其假象的獨中生人數爆滿, 其實等著關門的微小獨中還是存在的, 這就是資源不均, 董教總又拿出了什么方案。
對獨中陌生的年輕獨中老師越來越多, 不強制培訓教師行嗎?
(目前不少獨中的師資培訓都流於型式, 尤甚出國培訓的教師, 學后回國并沒有好好發揮, 只抛下一句國情不同。 真的不一樣嗎? 不可能同是亞洲華人占多數的國家會有天壤之別。而那些有心想把所學傳下去的教師卻找不到空間, 因為大家都在忙, 要不然就被無心人說些風涼話, 要改真的要有一批有心人, 而不是少數人在苦干。)
總結, 一校之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