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人才的定義

那天在外用餐,無意間聽到一群年輕人的談話,其中一位說話有點激動的年輕人說: “常常說人才外流,那我們就是廢材了,如果沒有我們,你們大人物的豪華車壞了也等于廢鐵。”
這群年輕人應該是修車技術員,從他們的談話似乎不滿政府只招攬專才回國,而把他們給忽略。
每學年結束,獨中送走一批批的畢業生,出國繼續升學的學生為數不少,但學成歸來的不多,身為一名獨中教師,其實心里很無奈。一方面鼓勵學生到國外求學體會不同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希望他們學成后回國,將所學用于自己的國家。可惜常因政治或個人因素,大部份都暫留或定居國外。
這些不回國的大學生通常被國人認為是人才,而那些沒有繼續升學留在本國習得一門好手藝的,卻沒有多少人被注意。因此,這也導致華裔家長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同,報讀職業學校的華裔人數不多,無形導致職場長期欠缺熟練的技工,很多低階的工作就得由外勞代替,也造就了今天外勞是我國人口第三大的群體。
何謂人才? 早期有机會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多,因此傳統上把飽讀詩書、博學多才之人稱為人才。現在教育普及,各國對人才的概念也模糊了,并沒有明確地衡量標準。有人把人才定義為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能以其創造性勞動,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做出較大貢獻的人。而中國作家王鵬認為人才有腦力勞動者,也有體力勞動者;在有學歷、文憑的人員中有,在無學歷、無文憑的人員中也有。只要知識豐富,本領高強,對社會進步有貢獻者,皆可成為人才。好比一個清潔工人,能夠長期地把地掃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個員工能夠安心本職工作,持續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人才。
我國把人才定義的太狹窄了,大多數人認為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科技人員及商業專才才是人才。無論你把高樓建得多堅固,水壩建得多宏偉,病人照顧到多周到,別人都認為那只是工程師或醫生的功勞。
個人認為人才是被培養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專業的道德,做人應有的美德,無論受多高深的教育,多專業,那只不過擁有漂亮的外殼而已,這些應該不是社會要的人才。

(2011.09.07刊登于星洲日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