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學會主動學習

每次期中或期末考將近時,老師總是在趕課、借課或補課。雖然老師有替學生做考前复習,可是學生考出來的成績還是不理想。因此,老師就會很生氣的埋怨學生上課不專心、懶惰、被動、沒有讀書等。
的確,以上這些因素確實是造成學生考不好的因素,也是現代學生的寫照。可是,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他們有共同的特性? 因為一些壞的習性不是在短期內就能養成,它是一種長久以來就養成的習慣,習慣成就個性,個性決定命運,要改變不容易,尤其不少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著。

哈佛大學前校長艾略特認為,很多學生功課不好,成績差,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給他們培養“必勝的感覺”,也沒有成功的體驗。在學校生活中體驗不到成功的學生,對待學習就會有一種失敗與挫折感。

今天教育的一大缺陷只是制造一批學術與職業人才,卻不是培養懂生活、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另一方面,學生往往低估了自己的潛能,以為學習都得靠老師教; 老師也都以為知識一定要從她的嘴里說出來學生才肯學。因此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法延用至今,學生為文憑、為分數而學,而教師則被分數牽著鼻子走,所以不得不為應試而教的思維一直無法破除。這不是一小撮教師所能改變的現象,它肯定需要有一批有遠見的行政團隊、有共識的家長及肯主動學習的學生。

如果學生能把學習當著一種樂趣,一項自己所要的東西,自然就會養成自動學習的習慣。當自動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后,不管什么人,自然而然地做到樂學、愛學的能力。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很重要,而這種習慣必須要從小就培養起來,可是傳統的家庭教育和教育制度總離不開應試教育,注重考試與文憑,忽略能力與經驗。因此,在此呼籲青少年,從今天開始應該主動向自己挑戰,把學習的自主權從被動轉為主動,如果現在還不改變你們的學習態度,“落伍、無能” 就會永伴隨著你們。

(20110224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