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教育應該不一樣

(在新山的大眾書局買了這本書, 一口氣看完了, 以下寫下它的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父母的盲点:
盲点一: 深怕孩子输在起跑点是没有安全感? 还是虚荣?
很多人怕孩子输在起起点,于是填满很多不必要的学习,这就好像一个人被不断喂食,却不让他有消化反刍的机会。
太多的家长每天斤斤计较名次、排名。因此,有些孩子不惜以作弊换得好成绩,只是为了不让大人失望。
在学业上得不到肯定的学生,现行体制下很容易被老师学校放弃,而被放弃的孩子自然易自暴自弃。其实,每个人的才智各有所长,开窃早晚有别,而天性不适合传统教育学习方式的孩子,便逐渐被边缘化。
无数的考试和分数织成一张大网,让我们一整个世代的年轻学子,囚困其中,成为永远逃不出去的笼中鸟。

盲点二:继续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
当时代往前走,我们应该要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值来框限未来。然而讽刺的是,设计今天教育制度的人,都已是上一个世代的人,他们很多是早已过时的人物,对未来社会很难再有发言权,过去栽培他们的方法,又怎么能硬套在我们孩子身上?

盲点三:要孩子追求自己达不到的梦想
许多家长将自己一生达不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大多数父母的梦想都是依循安稳的社会阶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职业的选择上抢搭主流,如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等高薪人才。

我们的教育说穿了就是考试教育,这正好反映出大部份家长们的核心迷思: “考试是最公平的评鉴方式。” 依作者的看法,考试其实才是最不公平的方式。因为考试只容许有强记能力的考生出头,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能力,考不出领导能力。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

洪兰教授指出,根据美国宾州大学一项研究,父母过于强调分数,让孩子承受巨大压力将增加成年后精神障碍(如忧郁症)的风险。爱因斯坦说过: “许多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被量化的。”

现在的世界变得无比繁复,远超过一个人所能,因此做人行事谦虚退让,反而更能学习每个人的优点、萃取他人的智慧。我们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之骄子, 而是协调性高、沟通力强、善用人才的领袖。

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验,认为家长必须率先改变观念,接受不是每个人要当国家栋梁,社会更需要脚踏实地、坚守岗位、热爱工作的螺丝钉。因为不管生活型态再怎样变化,回到生活的现实面,我们仍都需要实作的技术人才: 修车、修家电的技师、做家具的木工、建筑的泥水工、厨师、锁匠、计程司机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学生和老师都被标准答案给集体绑架了,学生在学校,什么科都要考,老师最繁重的工作变成每天帮学生打分数、改考卷, 不少中学老师常抱怨考卷永远改不完。有考试就有标准答案,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考试当道,分数凌驾一切。老师认为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从一张张考卷,学生的个性、特长, 比不过冰冷的分数。老师必忽略了一件比埋头改考卷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从考卷堆中抬头,好好地观察学生协孩子探索自我,从旁发掘他们的天赋。

教育不是装满一壸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焟烛, 让他发光发亮。

身为老师不必做分数的奴隶,而要思考如何激起学渴望知识、追求知识的欲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天赋, 这才是老师最重要的使命。

我们很清楚,今天的教育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当然要恢复原貌也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絶对不单只是靠一个老师尽心尽力就可以改变, 但我们总要开始。
教育必须是为青年人照亮未来的探照灯, 而非重复过去的后照镜!

1 条评论:

匿名 说...

老師,分享這篇文章給你.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http://mypaper.pchome.com.tw/yangdze/post/131306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