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第二課堂


最近,为了准备到北京实验中学去分享有关独中所谓的第二课堂的课题材料,参考了不少资料,也翻看了学校所拍摄的各类活动照片,总觉得和第一课堂在管理及制度上没有分别,但在性质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
项目包括:旅行、参观、联欢会、生活营、训练营、壁报、演讲、辩论、表演、各种比赛等;在组织型态上可分为班会和各类学生社团两种。
第二课堂开拓了更多姿多彩的学习和体验;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它“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做中学”、“从错中学”的教育理念。
说它无需考试,可是它却有分数,而且是纳入学年总平均;说它是让学生展现才华及发挥潜能的地方,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及老师找理由逃避它;说它是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可是有些活动的内容和第一课堂的知识架构重叠。
其实无论什么性质的活动,都有它的教育功能,因为从开始拟定活动计划到执行到完成,其本身就是一连串的学习过程;只是看主导者如何将它的真正效能转移到主体上,让主体能真正发挥它的潜能及走出应式教育的框架。

(20090304刊登于南洋商報部落格精選)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