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被動和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了人的主體性、主動性、獨立性的不斷消弱。 人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個性,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教育不能只關注那些可能會成為科學領域的精英或政商界領導精英的部分特優生,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如果學生的學習發展被老師牽著走,教師沒有顧及學生不同知識生長點上的差異,都接受來自同一個管道的資訊,這種求同式的教學,是製造同一個標籤的典型方法,其結果必然導致學生個體接受的差異被摒棄,學習中的主體性被減弱,個性發展受到壓抑。
教學是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策略,與學生合作共同建構知識,並擴展每個學習者的保留空間。現代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講的單向資訊傳遞,而應該是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交流與多向交流活動,應該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在各種資訊的回饋中,循序漸進地鍛煉和提高學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共用的、學習過程的主動建構。
傳統的教學觀基本上否定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在學的意義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無效的; 而在教的意義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就在於明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學資訊資源激發、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促進學生學習。
在學校的課程中,班會是學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管道,班會應定位為學生課堂活動課,學生在其中角色是積極的組織者、具體的主持者和熱心的參與者,而教師在其中角色定位是課前的策劃者、技術的指導者者。應把班會時間還給學生,把班會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活動課,充分激發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做真正的主人。
教師不可能時時刻刻做學生的保姆,學生終究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獨立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學習,如何學習;為什么要遵紀守法,如何做人;為什么要奮鬥,如何奮鬥;讓他們體會人生的價值究竟在哪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