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教育改革由誰去做?

教育改革肯定是要全體總動員,學校領導層是決策者,老師是推動及執行者,家長扮演監促的角色,缺一不可。
可是,為什么很多老師聽到教育改革就怕,其實老師都知道現在的教育制度毛病很多,站在教育角度大家都認為必須改變,否則教師會越教越累,厭學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雖然如此,大部份老師還是停留在觀望中,其中因素很多,不是三言兩語可道完。就以辦學比較有自主性的華文獨立中學來說,無論教師要改變教學法或提升教學品質,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教師集體備課,專注制作教材及教案,同組教師能經常聚在一起研究課程綱要及教學法。但是,目前獨中教師的節數都很多,而且還要負責教學以外的事物,其實老師每年都有向校方要求減少節數,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改善教學及課室管理上。另一方面,給予新進教師校本培訓,但這些要求都得不到領導層的認同,站在最前線的教師又如何有條件進行教育改革工作呢?
獨中課程一向來都依賴董教總編的教材,但有些課文已經老舊,也沒有系統,尤其數理科,長達10多年都沒有更換及修改。有不少教師有心想依據考試綱要編制校本教材,可是統考試題經常都沒有按考試綱要出題,教師無所适從。另一方面,限于教師所教的節數多,時間有限,都有心無力。
教育改革工作除了領導層要積極推動外,一定要給教師合理的空間,否則不可能把目前學生學習意願低落、紀律欠佳的問題解決,更不能強制教師在條件沒有改善底下進行繁重的改革工作。
學校也總不能拋出一句沒有辦法或沒有可能改善教師節數擁擠為由,要求教師改變或做更多教學以外的活動,在這種不平衡的感受下,教師肯定有怨言,積累的怨言會讓教師產生負面的情緒,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教學品質,教學品質會影響學生的素質,教師又怎能把教學工作做好呢?
要改大家一起改,几十年過時的教師條規也必須要依時代不同而修訂。

(20090601刊登于星洲副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