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看過台灣兩位名主持人吳宗憲及蔡康永主持節目的觀眾,相信大家會比較喜歡后者。因為,蔡康永在主持節目時有一個特點,他訪問嘉賓時的習慣性動作總是眼神專注地注視對方,然后點頭微笑,簡單以几句慣用語 “唔”、“噢”、“是”來回應對方,他也善于引導對方把心里的話說出來。而吳宗憲則習慣打斷別人的談話,也習慣幫對方解讀未說完的話,往往讓對方尷尬萬分,自己卻樂得哈哈大笑。
有一本書寫到,一位在婚姻上遇到問題的婦女,去尋找輔導專家,征求專家的意見是否應該離婚,輔導專家不熟悉她的家庭背景,不可能替她拿主意。在輔導過程中只是做了几個簡單的動作,適時地點頭看著對方,以同理心真誠傾聽對方訴說,間中用了“妳認為這樣行嗎?” 、“妳說可以嗎?” 、“如果這樣不行,你覺得那個方法比較好?” 等字眼。待他們談話結束后,那位婦女臉帶笑容對專家說她有了結論。事實上輔導專家什么主意也沒有出,只是以足夠的耐心和沉靜的態度感染了當事者,讓她能夠從非理智的情境轉換到理智情境,自己思考自己的問題,并找出适合的解決方法。
有些主持人在一場會議中,滔滔不絕地占用了整個議程的時間,當別人要提意見或發問時,因時間不足為由會議就草草結束了。還有的在一場有政治人物列席的宴會,通常主人家都客氣的邀請政治人物上台講几句話,可是他們上台一講就停不了,讓主人家尷尬不已。
我們都知道善于傾聽很重要,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具這種習慣。人都有一種愛表現的天性,喜歡以自己為中心講個喋喋不休,喜歡替別人出主意,喜歡看到別人被自己說得張口結舌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在團隊中和這類不善于傾聽的人相處,你會覺得很累及無趣,當你遇到這些長篇大論的人,只能敬而遠之。少說多聽才有機會聽別人寶貴的意見,作為真誠的傾聽者也會發現自己的周圍多了很多知心朋友,對個人做人處事方面肯定有很大的受益。
(20101220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