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不合理就要爭取

校友會為母校的教職員工籌募福利基金,令人可歌可泣,值得學習及感動。

獨中教師薪金都不高(尤其是偏遠及小型獨中),間接使得教師流動性大,也無法吸引到“專才”久留,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損失,加上有時面對學生時老師所產生的失落感,還要面對上層及家長的壓力,更讓本來有心從事教育工作的新生代打退堂。

因為獨中錢來得不易,所以沒有人敢要求太多,有時計較太多還會被人批評或來一句: “那就離開換工作吧!”, 那種滋味可就難受了。其實,在那一種職場上大家只求合理,薪金及福利對老師來說是一種推動力,尤其夫妻都是教師。(對安分守紀,不賺外快的老師更是一種補償)

在考量員工福利時,應該是以二個個體分開來算才合情合理,而不是二合一,如果只有一人得益,對其中一方肯定是不公平,不公平的東西當然值得我們去爭取及檢討,而不是以 “緣” 字阿Q自己。否則我們也不必為了華文教育這200年來在馬來西亞得不到公平的對待而奪鬥了, 當年也不必犧牲那么多人了。

別忘了 “前人種樹, 后人納涼” 這句話。有人說現在獨中的薪金及福利已經比以前好多了,應該要自足了,但也有人選擇忘記物價可比以前高了好多好多倍。對經濟本來就不成問題的家庭肯定是沒有感覺,也不會有同理心,有的話也只能說是 “同情”而已,誰叫你要當獨中教師!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隨筆

昨天是興華的校友回校晚宴, 每次這類的活動我都沒有出席, 很怕這種 "熱鬧" 的場面。
彩麗也從新加坡趕下來參加, 聽說當晚超過150桌(開始還担心人不夠, 這就是興華的文化), 楊忠禮夫婦都有出席。
還有3天老大就要到台灣升學了, 希望這次能讓他學會長大, 昨天父子兩人回新山看祖母, 順便載他朋友上來, 以后分隔兩地, 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考驗。
星期三請了2堂課到机場送机, 很怕掉淚, 這也是我很怕參加學生的畢業典禮或別人喪禮的原因之一, 感動就會流淚。(有理性, 但也有感性)
目前正在看洪兰的書 "知書達理" 及大橋佳代子的書 "大橋媽媽的移動式教養"。
看書能讓心情平靜, 現在的學生很愛 "鬧" , 因為少看書, 也靜不下心來好好看一本有益的書, 所以暴力事件不斷。
我們的校園也缺了這類書香文化的角落。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教師的品格

回家途中,聽到某電台的主持人問來自台灣的洪蘭教授: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位沒有品格的老師要怎麼辦?” 洪蘭教授立即回應說: “讓孩子轉校。”
我并不認同她的處理方式,因為那不是治本的方法,讓孩子轉校就保證他不會再遇到這類的教師嗎? 或孩子轉校了那位沒有品格的教師就會改變嗎?

為什么沒有品格的教師能留在教育界,甚至有的還被升為學校的行政人員,這才是我們要探討的,也說明了我們的教育机制出了問題。最近在教育界連接發生几件教師言行不當的事件,我們不禁置疑一間學校的校長是如何被遴選出來,而教育單位又以什么標準來評估教師及各部門的行政人員。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品格和素養隨時隨地都會感染著學生,正如俗話所說的“學高為師,品高為表,身正為範。” 一個沒有品格的教師,照理教育部有權請他離開教育界,但往往我們看到的情況只是犯錯的教師被降職或調往到別所學校而己,試問這些微不足道的懲罰能讓這類教師悔改嗎?

學校是孩子培養良好習慣、品德的場所,小孩的模仿能加很強,如果讓孩子們每天對著一位品德不佳的教師,在耳濡目染下,我們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學到良好的品行呢?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師品格的薰陶、行為的教育,然後才是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好教師的人格力量不僅要學術水準與道德情操完善統一,不僅要求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多的是通過言傳身教,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育的特殊性是決定教師的好品格,要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來得高。

獻身教育,品德高尚,是好教師道德修養的主要特徵。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有限,在他們人生之旅途中,最難得是遇到一位好教師,我們又怎忍心讓孩子們的心靈,被那極少數道德不合格的教師給污染了。
(2010.08.25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i-City 一遊

妺妺從台灣回來探親, 昨天回去了, 因上課沒時間帶她去玩, 只帶她下吉隆坡看大姨及到icity一遊。
9月1日老大要到台灣了, 時間過得很快

此地只能一遊, 最大的缺點是沒有長椅給老人家休息, 吃的地方也不多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鞭打真的有效嗎?

在辦公室,常聽到同事訴說他家唸小學的小孩又被打了,而且被打的理由莫名其妙,例如忘了給家長在作業簿上簽名、沒有在寫完的生字頁面底下彩上顏色、不小心把生字寫出格子、轉頭去看其他同學講話等。
如果鞭打是管理學生行為的有效策略,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但類似以上的狀況與改進教學及糾正一個人的品格無關,這就值得我們去反思。鞭打是否真正有效管理學生行為偏差問題?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看法,但它肯定是不符合教育原理。

我們都知道學生是無知的,尤其是小學生,大家都認同應該用耐心及愛心去教導他們。可是,有多少人會關心有耐心及愛心的老師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當老師不小心犯錯時,大多數人都把矛頭指向老師,很少人會同情及關心這位老師犯錯的背后因素。

獨中及華小教師都具有“萬能”的功力,他們所教科目大多數不是自己本科,而且跨級及跨科目的占大多數,且一天的課排得滿滿,一有空堂就忙著處理班務﹑批改作業和擬考題等。下班回到家還要准備第二天的教材,加上有家庭的教師還要分一半時間給家人,留給自己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很少人會關心教師也是有情緒的個體。

其實學生犯規常不外是不交作業﹑上課吵鬧﹑對師長態度欠佳等,嚴重一點就是偷竊﹑打架﹑破壞公物。如果使用鞭打,犯規的學生可能當時會害怕,但最終只是畏師而不是敬師,這肯定不是教師樂于見到的回饋。真正有效的應該是追蹤式的個別輔導,但有多少為人師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是老師不想做,而是老師的時間實在有限,往往有心無力,有時連說累都沒有机會。

如果逼不得已要處罰學生,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用鞭打,例如可以叫學生打掃課室及校園; 老師真的還有時間,也可以陪太子讀書的方式留他們下來,總比鞭打好多了。

(2010.08.19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論版)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家庭作业的迷思

(只能說可以看的一本書, 說來說去只圍繞一個點, 我兩天就看完了, 而且里頭所說的觀點我早就有所認同, 一直以來也試著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行, 只是不是"專家"又沒出書, 所以沒得到上層的認同而已)

老师常因为学生不交作业而发出苦恼、愤怒、无奈的怨言,有的老师还在办公室内破口教训学生为什么没有把作业交上,为催收作业怪招百出,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交由训导处处理,以为记了过,学生就会悔改,可是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把它当一回事,反而挑战老师的耐性。

长久以来,家庭作业的存在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独中教师面对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是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功课吗?或是作业做完了没?即使不忍心看着孩子每天和堆积如山的作业为伴,但父母总是相信作业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完一堂课后一定要布置作业,否则这堂课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华小及独中的教师。有人称赞这是华校的特色,家长也认同有作业孩子才会念书,成绩才会好,才懂得如何应付考试,布置作业越多的教师才是好老师。因此学生也误以为纸上书写的才叫作业,看课外读物不叫作业,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发现本来喜欢阅读课外读物的小孩长大后,因功课的压力慢慢疏远了阅读,这是我们教育体制下所造成的果,也是身为家长和老师的悲哀。

家庭作业太多对孩子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它使孩子失去童年时应有的乐趣、成为父母的负担、增加孩子的压力、引起亲子冲突、孩子较少时间从事其它活动及对学习产生畏惧。

如果教师能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不要塞太多的东西给学生,尽量将该天的功课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教,不要为了学生回家有功课做而布置作业,也别抱着以为学生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考出来的成绩会理想的心态。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都是互相抄来的,因此爱学习的学生成绩一样佳,不爱学习的学生只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反感,渐渐失去求知识的欲望,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把他们的空档时间塞满。

(20100818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未經刪減的原稿)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進步不能單靠口號

(2006初三义班畢業旅行攝于Penang玩具城)
在吉隆坡一帶,每間耗40萬零吉興建的高科技全自動廁所,壞了無人懂得維修,其中4間被迫關閉,當初計劃要興建全自動廁所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可是19間共耗去760萬興建的廁所,并沒有使遊客量增加,反而因治安不佳而令遊客不敢久留。
前几年到香港參加一項網上教學研討大會,在短短的四天行程當中,不但讓我們認識到香港學校辦學與科技相結合的積極性,也親眼目睹香港警察的辦事效率,而且交通非常方便,讓我們親身感受到香港的治安并沒像電影中描述得那么糟。

令我難忘的是他們的公共廁所,其中有一間是座落在一條繁忙大道旁,人來人往的人行道前,雖然里面裝潢很普通,沒有高級及高科技的味道,但設備齊全,有鏡子,有垃圾桶,還有衛生紙供應。進到里頭有播音機不斷的提醒使用者要保持廁所的清潔,地面干淨,牆壁沒有被塗鴉。

人人都說要看她是不是一位能干的家庭主婦,先看看她家里的廁所干凈與否;看一間學校的學生是否有人文素養,就要進他們的廁所看看;同樣的要知道他是不是一位很出色的領導者,首先要看看他機構里的廁所。

 
同樣的在日本不管到哪裡上廁所,隨時都保持得干干淨淨,有些廁所用完后還幫你洗屁股加上溫風、乾燥,開關馬桶蓋、沖水等動作,全自動化,從花樣百出的廁所文化不難想像日本人重視衛生的程度。

我國人民的人文素養高不高,從小學生忍尿,成人出門不敢多喝水的現象來看,就可以知道我們需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

除了廁所文化,香港的治安也讓我們另眼相看,也許受港片的影響,開始我們都很擔心當地的治安不好,結果在三個晚上的自由行當中,認識到他們警察的辦事效率之高。有一晚我們親眼目睹有位少女被打,事主馬上用手機報警,不到5分鐘警察就到了現場處理,如果在我國,無論是被打或被搶,根據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結果如何。

因為對香港人地生疏,當我們要到某個景點時,我們都向路人問路,他們都很友善的指引,更有人主動過來引路。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晚上,但它就足以讓我們這些遊客留下良好的印象,這也許是我國不及它們的地方。

治安好不好會影響一個國家形象,它不僅影響國人生活,也會對海外旅客及投資者造成影響;可惜到目前為止搶劫、攫奪、強姦等事件還是不斷發生在我們周圍,不知道我們的高官們還要喊多久的口號才真正付諸行動。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統一考試真的有效?

自從教育部提出可能廢除UPSR及PMR考試以來,報章上人民的言論都趨向于贊成保留UPSR及廢除PMR,原因是PMR價值不大。
我們也從每年小六檢定考試成績放榜后,小六生及其家長臉上的喜、怒、哀、樂看得出他們對孩子成績的重視,有人哭泣,有人興奮,甚至承受不了失敗而自殺的小六生大有人在。

從每年公布出來的小六檢定考試成績分析表來看,呈現出來的數據的確令人感到驕傲,因為拿到全A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數據并不完全就能表示總體成績真正有所進步或退步。

除非,教育部能做到透明化的把歷年全國考生在各科目中的所得平均分數,最高及最低的實得分數,各等級的最低要求分數公布出來,否則那也只不過是統計學中的大略數字而已,巴仙率的統計又受到每年增長的考生總人數影響,一點點的誤差難于做比較,況且每年應考生及考試試題的素質不一。

別忘了在這些全國為數不多的優秀學生當中,大部分是經過 “機械化” 訓練出來的產品,至于能否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在生活中,這是家長及校方很少去關注的課題。在知識的深度及實質內涵方面,學生是否具備知識,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面對及糾正。其實,成績只能表示學生在固有的知識上有所認識,書本以外的知識及做人處事的能力,才是學生應具備的工具,但這些都不是一張白紙黑字可以考出來的。

目前許多學生在生活上白紙一面,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生涯規劃都掌握在家長手中,有的連基本的讀寫算都沒辦法掌握,這些現象才是我們應該要重視及檢討的問題。6年一次的統一考試真的就能評估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嗎?

成績不能顯示一個人的未來成就,尤其小六檢定考試,12歲的孩子還是處于好玩及學習狀態不穩定中,往往這些小六生上了中學后才會開竅,才懂得學習的技巧。而且成績的好與壞也不代表他們前途的光明與黑暗,一切造化在于后天的教育與個人的努力,問題是教育界為那些成績在邊緣的學生做了些什么?

學校的領導及教育部的高官們在欣慰之余,應該為那一大塊成績在邊緣的小六生們找出對策,如何讓他們有信心及能力渡過未來5年的中學生涯,而不是否定校內教師對他們的評估是否公平合理。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教育研討會

今天學生放假在家備考, 老師要回校上一整天的教育研討會(8:15--3:30pm).
這次請了郭富美來講2個課題: 教師心理衛生及溝通技巧.
雖然部份內容上教專時聽過, 不過算是一種溫故知新吧, 好過又是 分組-> 討論->報告 的形式.
下半場明顯時間不足, 老師們沒有机會把心里所想說出, 也找不到具體的解決方法, PDCA沒有到位.
我卻覺得學生不交作業應該以WPDA去看這問題.
W-->Why 找出原因
P -->Plan 大家共同尋找方法
D -->Do 一起執行
A -->Analyse 一段時間后進行分析, 檢討
"做作業的迷思", 值得大家一起去思考, 尤其有小孩的教師們.

2010年8月8日星期日

孩子成長過程

還記得媽媽喂你喝奶的時候嗎?

一起玩遊戲的日子

不懂事的日子很快過去了

轉眼間又長大了

活在自己及俩人世界里

這就是人生

此景只能回味........

2010年8月7日星期六

數學真的難學嗎?

在獨中教了近20多年數學,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掌握能力退步了許多,而且學生之間的差距很大,也許老師認為那是學生不愛思考,懶惰學習所致,這肯定是因素之一,但我認為也不完全是學生的問題。

數學本來就是抽象的學科,而傳統的教學法又難以以生活化的方式來教導,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經常都來不及等學生消化,就趕著教新的單元,學生前面沒學好,接下去的肯定也學不來,教師教學的目標是要完成進度還是要教會學生,這常是教師所面對的難題。

學生學數學都有一個通病,在演算習作時不習慣使用草算紙,他們順手就把課本或桌面當草算紙,整本書塗得亂七八糟,桌面也畫得面目全非。有些學生甚至連算也沒算,拿了題目看一看就圈答案。考試時也沒做充分准備,從不主動去找一些參考書自學,還有少數學生拿著前考題來背,因這種種錯誤學習法及不聽師長的勸告,導致他們數學程度日漸衰退。

人的學習不能完全靠被動的接受外來信息,必須經過內化的歷程,重新用自己認為能接受的方法來建構自己所需,這樣才能變成個人真正擁有的知識。可是現在的學生大部份都是以被動式的模式學習,老師教多少就學多少,不愛做作業,這是學數學最大的障礙。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老師在教學的歷程中占了相當重要的環節,教師必須懂得判斷學生的起點行為調整教學進度與方法,可是老師常常受限于學校所定下的課程綱要,無法因材施教。跟不上的學生漸漸沒有耐性靜下來思考,他們也從不想辦法去補救,因此造成一個班的學生程度差距很大,教師也只能盡量做到課后補救。

如果老師無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惟一能做的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法及不跟著考試的腳步走,否則肯定是一年不如一年。

(2010.08.06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學生懂了又如何?

看完了星洲日報副刊刊登的專題《目睹大專之怪現狀》后,覺得這是對家長和學生很好的教材。過去几年里,我校的確有不少學生在參觀教育展,受了課程輔導員的影響而放棄高三統考文憑,最后落得兩頭不到岸。

每年,我校都有為學生舉辦升學輔導講座,但部份學生為了能快速進入大學門檻,往往拒絕聽取老師的分析,學生又總以為自己懂得比老師還多,因此在講座期間都不是很專心聽講,這就是現代學生最大的通病。

那天,我校請來一位校外人士跟高一的同學談有關兩性如何交往的課題,主講人在演講過程中,停頓了數次叫同學們不要說話專心聽講,班導師也坐立不安的在維持秩序。主講人講理論時,間中有人講話有人睡覺,當穿插中的影片一放大家又精神起來了。這就是現代學生的最大弱點,總是不習慣聽別人說話。

講座完畢后,不少學生說主講人講的內容他們早就懂了,沒有什么特別; 也有人說主講人不應該對高一的學生播放血淋淋的墮胎鏡頭,其實那是學生沒聽清楚主講人的忠告,播放期間不能接受的就不要看,因此才會對某些內容及片段產生誤解,但專心聽的同學大部份都能夠接受。

總的一句,時下大部份學生都缺乏聽別人說話的耐性,他們常常以為很多東西他們都懂了。可是,真正需要落實到在日常生活的,他們卻無法做到。比如對長輩要有禮貌、認真聽別人說話、男女之間交往要懂得互相尊重、在課堂上要認真學習等,以上種種的理論也許他們都懂,但要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可就不易。

其實認真聽別人講話是一種尊重自己的行為,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2010.08.05刊登于星洲日報溝通平台)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考試前症候群

下星期三就開始期末考了, 因星期三全校停課備考, 所以高一數學剩下的時間不多。考試範圍雖然教完了, 但我還是繼續新的一章, 但學生總是認為老師一定要為他們复習, 沒有考的不要再教, 還理直氣壯的跟你辯。
今天在S1ACF剩下的2分鐘忍不住發火了, 進班時要求他們完成上回我去怡保時沒做完的講義, 結果大部份同學都不認真(男女都如此), 有人聊天, 有人唱歌, 有人發出鬼叫聲, 有的連手都不動, 只等待我給答案, 也許是第8節, 又接近考試, 大家都很浮躁。
經過我訓話后才停下來, 我當場把講義回收(丟到辦公室的回收箱了), 接下去如果他們還是那種等著別人喂奶的態度, 我就不打算跟他們复習了, 那我就可以輕鬆的教下去不必趕進度。
現在的學生就是如此, 老師比他們還緊張, 而他們對自己卻沒有要求, 連及格都成問題, 還不開動火力加油, 每天不是對著電腦就是手机。
真的不見棺材不流泪。
最近高一走廊除了吵, 還有很多零食的包裹紙。
是解压? 還是一陣風? 他們也很喜歡到別班去鬧.
正副校長一定要加緊巡堂了。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誰最民主?

邓章钦是因为在日前于“推特”上留言“OMG! Real culprit is freed. 天啊!真凶逍遥法外”,而惹祸上身,受行动党纪委会传召,要求解释到底谁才是他口中的“真凶”。
天啊! 如果鄧寫了這句話而被召見, 我想我校的校長, 訓導主任或老師可天天忙不完。
只要你有空把學生的"面子"打開, 批評師長及學校, 怒罵同學, 還有你我看不懂的火星文一堆, 你不必上課, 每天都處理這些無聊及無知的留言就夠了。
行動黨以后如果要批評對手可要說話"小心", 要有證據才寫上"推持"或"面子"上, 否則別的政黨紀律委員會可有權力召見你來說明哦!
當初林吉祥要黨員都有自己的一個"推持", 不知道現在會后悔嗎? 還是要求黨員上載言論時經過審查才能上去。
要講求紀律, 自己要先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