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鞭打真的有效嗎?

在辦公室,常聽到同事訴說他家唸小學的小孩又被打了,而且被打的理由莫名其妙,例如忘了給家長在作業簿上簽名、沒有在寫完的生字頁面底下彩上顏色、不小心把生字寫出格子、轉頭去看其他同學講話等。
如果鞭打是管理學生行為的有效策略,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但類似以上的狀況與改進教學及糾正一個人的品格無關,這就值得我們去反思。鞭打是否真正有效管理學生行為偏差問題?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看法,但它肯定是不符合教育原理。

我們都知道學生是無知的,尤其是小學生,大家都認同應該用耐心及愛心去教導他們。可是,有多少人會關心有耐心及愛心的老師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當老師不小心犯錯時,大多數人都把矛頭指向老師,很少人會同情及關心這位老師犯錯的背后因素。

獨中及華小教師都具有“萬能”的功力,他們所教科目大多數不是自己本科,而且跨級及跨科目的占大多數,且一天的課排得滿滿,一有空堂就忙著處理班務﹑批改作業和擬考題等。下班回到家還要准備第二天的教材,加上有家庭的教師還要分一半時間給家人,留給自己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很少人會關心教師也是有情緒的個體。

其實學生犯規常不外是不交作業﹑上課吵鬧﹑對師長態度欠佳等,嚴重一點就是偷竊﹑打架﹑破壞公物。如果使用鞭打,犯規的學生可能當時會害怕,但最終只是畏師而不是敬師,這肯定不是教師樂于見到的回饋。真正有效的應該是追蹤式的個別輔導,但有多少為人師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是老師不想做,而是老師的時間實在有限,往往有心無力,有時連說累都沒有机會。

如果逼不得已要處罰學生,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用鞭打,例如可以叫學生打掃課室及校園; 老師真的還有時間,也可以陪太子讀書的方式留他們下來,總比鞭打好多了。

(2010.08.19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論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