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家庭作业的迷思

(只能說可以看的一本書, 說來說去只圍繞一個點, 我兩天就看完了, 而且里頭所說的觀點我早就有所認同, 一直以來也試著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行, 只是不是"專家"又沒出書, 所以沒得到上層的認同而已)

老师常因为学生不交作业而发出苦恼、愤怒、无奈的怨言,有的老师还在办公室内破口教训学生为什么没有把作业交上,为催收作业怪招百出,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交由训导处处理,以为记了过,学生就会悔改,可是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把它当一回事,反而挑战老师的耐性。

长久以来,家庭作业的存在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独中教师面对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是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功课吗?或是作业做完了没?即使不忍心看着孩子每天和堆积如山的作业为伴,但父母总是相信作业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完一堂课后一定要布置作业,否则这堂课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华小及独中的教师。有人称赞这是华校的特色,家长也认同有作业孩子才会念书,成绩才会好,才懂得如何应付考试,布置作业越多的教师才是好老师。因此学生也误以为纸上书写的才叫作业,看课外读物不叫作业,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发现本来喜欢阅读课外读物的小孩长大后,因功课的压力慢慢疏远了阅读,这是我们教育体制下所造成的果,也是身为家长和老师的悲哀。

家庭作业太多对孩子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它使孩子失去童年时应有的乐趣、成为父母的负担、增加孩子的压力、引起亲子冲突、孩子较少时间从事其它活动及对学习产生畏惧。

如果教师能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不要塞太多的东西给学生,尽量将该天的功课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教,不要为了学生回家有功课做而布置作业,也别抱着以为学生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考出来的成绩会理想的心态。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都是互相抄来的,因此爱学习的学生成绩一样佳,不爱学习的学生只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反感,渐渐失去求知识的欲望,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把他们的空档时间塞满。

(20100818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未經刪減的原稿)

7 条评论:

匿名 说...

心中有一把尺就好,只要真诚尊重学生,带领他们即可。教育场所和其他领域一样,有它的。。。。

匿名 说...

教育场所和其他领域应该要有不同之处,否则没把人教好,到了社会就不成人了。

匿名 说...

看来,学生作业不只是评量学生的学习认真度,也是学校对"教师专业"评量的其中一种方法(抽查作业表和教专观摩试察表).从抽查作业表中,越多作业更能显示该科的老师的认真和尽责.另外,作业量给少会被组长"提醒".作业量给多,掌校人又介绍"作业的迷思"叫老师去阅读和思考,真叫老师不知如何做才好.(掌校人叫我们看这书,没明确地指示叫我们思考作业量多是好事还是不好,还是认为目前的作业还不够多,应该再多增一些...真的不晓得)
不知是否近年来,纸上作业是不是给不够,结果搞个网上作业增添作业的多样化.听说卖点是减少老师改作业的量.后来,五六年的推行之下,结论是学生乱乱做,无法从中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认真度,老师不只改作业量没减少,反而更忙,因为要去每个同学的习题点击进去检查填充题或问答题去看答案是否可以接受.其实最好用是让初三高三将面对毕业考短期扎实复习(可做很多选择题的自助测验).
学生开始意识到作业量多而感到厌倦,干脆去抄别人的作业,抄完后也叫作"今日事,今日毕",因为要把手头上的任务处理完就可以准时交,准时交的作业分数比较高.心疼的是老师放学还留在办公室认真地改同学抄来的"作品",这果然是"作业的迷思"....你说是吗?

匿名 说...

改作业的老师们对"作业的迷思"从来没"迷失"过,是因为她们了解作业量多的可怕和失效性.我觉得是没有改作业的管理层对"作业量多寡"才是最迷思和迷失的一群吧!

DIDI 说...

1.不可否定class的功能, 至少它讓我教化學時不必改作業及測驗卷,而且可讓學生在家自己完成實驗作品(雖然沒有一白巴仙的學生完成作品).只是這2,3年校方忙著另一項任務而把它給忽略了,所以沒有人真正感受到它的好處.
2.以我個人教學的經驗,我認為作業真的不必多,重質不重量才是上策,但有的老師不以為然,尤其是理科的科目,以為多做學生就能熟能生巧.
3.上課如果學生能專心及馬上動手把老師在課堂里的例子做熟,把筆記做好,我想課后只要留個3,4題家課學生自己真正完成(不是抄的),他們不會差到那.
現在問題是學生對某些科目的學習興趣提不起,所以才不喜歡做作業,我們沒有找根,反而忙著補莖.
所以大家從年頭到年尾都走不出那個圓.
4.我們也不能怪科組長,因為體制如此不得不跟.

匿名 说...

我也以为eclass可以让我们减少多部分的作业和测验,可惜比我更高层次的人认为考试前没有"纸张性测验"复习握在手中,感觉很不踏实.我说他们可以去开他们的eclass看测验题.结果还是无法达到共识.没法子,我后来又回归"纸张性测验".不敢不听他们的话,她们教书年资比我长很多....

DIDI 说...

如果覺得對的及好的應該堅持,但不能固執,這是我的經驗,否則永遠都是原地踏步.
泰國法醫普堤說,專業不是只靠一張文憑.
比我們高層但不一定比我們會教.
而且每個人的教學風格不一,但要符合人師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