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中教了近20多年數學,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掌握能力退步了許多,而且學生之間的差距很大,也許老師認為那是學生不愛思考,懶惰學習所致,這肯定是因素之一,但我認為也不完全是學生的問題。
數學本來就是抽象的學科,而傳統的教學法又難以以生活化的方式來教導,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經常都來不及等學生消化,就趕著教新的單元,學生前面沒學好,接下去的肯定也學不來,教師教學的目標是要完成進度還是要教會學生,這常是教師所面對的難題。
學生學數學都有一個通病,在演算習作時不習慣使用草算紙,他們順手就把課本或桌面當草算紙,整本書塗得亂七八糟,桌面也畫得面目全非。有些學生甚至連算也沒算,拿了題目看一看就圈答案。考試時也沒做充分准備,從不主動去找一些參考書自學,還有少數學生拿著前考題來背,因這種種錯誤學習法及不聽師長的勸告,導致他們數學程度日漸衰退。
人的學習不能完全靠被動的接受外來信息,必須經過內化的歷程,重新用自己認為能接受的方法來建構自己所需,這樣才能變成個人真正擁有的知識。可是現在的學生大部份都是以被動式的模式學習,老師教多少就學多少,不愛做作業,這是學數學最大的障礙。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老師在教學的歷程中占了相當重要的環節,教師必須懂得判斷學生的起點行為調整教學進度與方法,可是老師常常受限于學校所定下的課程綱要,無法因材施教。跟不上的學生漸漸沒有耐性靜下來思考,他們也從不想辦法去補救,因此造成一個班的學生程度差距很大,教師也只能盡量做到課后補救。
如果老師無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惟一能做的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法及不跟著考試的腳步走,否則肯定是一年不如一年。
(2010.08.06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1 条评论:
把课本当草稿是初一时被亲爱的李庆福老师培养出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