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成功教育靠教師

要有一個和諧及繁榮的社會,必須靠教育,教育離不開教師,教師素質影響教育的品質,因此教師培訓工作很重要,教師的心態也會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敗。
從報章上不時都會看到報道有關教師負面的新聞,為什么經過教師專業培訓出來的教師還是會有這些令人看了不解的舉動出現? 只能說這個人的特質不适會當老師,就算通過了筆試,拿到了一張證書,如果他沒有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落實到教育工作上也是枉費。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領著學生去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地去學習。加上教育界一般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多于學習過程,習慣了以學生的學業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惟一尺度,因此經常壓抑了大部份學生的個性及潛能,也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終年如一不願改變。要糾正這些根深柢固的教學模式,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教師培訓課程。

從教育理論的教育思想來看,不只要看教師教得如何,而且要看學生學得怎樣。在課堂上我們絕對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

老師應該明白,教育者應該先受教育,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因為學生還是個未成熟的個體,作為老師的一言一行,莫不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我們改變學生自然也會跟著改變。

可是,很多時候校方安排有關進修課程給老師時,教師都不會很樂意接受,甚至會發出怨言。教師之所以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及進修沒有興趣,主要是由於覺得自己還行,應付日常教學可以得心應手了。也就是說教師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自覺不到時代在改變,自己的教學觀也必須跟進。

另一方面,教師的職業倦怠也使教師喪失了進修的進取精神,備課、上課、處理學生問題、批改作業,工作雖然簡單,但一天下來消耗了老師不少體力。況且很多教育培訓及研討會的內容,并沒有配合教師的需要而設,多以理論或國外的教學模式及理念為主,不少教師難以將理論用在他的實際教學上,除了老師本身覺得國情不同也抗拒學習。因此,培訓課程必須配合學習者的既有經驗,讓學習者在具體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和感受,在反思與交流中獲得提升。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校園文化,人心的感動常常不是來自于外加壓力,而是來自于自覺及願學的團隊文化。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

(2010.07.06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