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說個故事給你聽

說個故事給你聽: 有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都有收穫。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10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松松就把魚釣上來,于是都去附近買了釣竿來試試運氣。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么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 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
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 “我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訣竅,釣到一大堆魚時,每10尾就分我一尾。”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
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10尾回饋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于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群新朋友。
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圍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收獲也沒有同伴多。
在課堂上,教師都會經常提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有機會一定要主動幫助成績較弱的同學,因為在教導別人的過程中,其實收獲最多的是自己,而且在與別人分享的過程中,除了鞏固舊有的知識,也許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讓自己對某些科目了解更透徹。
在現實生活中,成人常常因面子問題,或自私使然,常常不願意請教別人,也不願意主動教導別人。在教育機構里,資源分享有時也常被人濫用,以為別人所做的一卻都應該無代價的貢獻出來與所有人“共享”,而這些等待的人就以分享為由坐享其成,甚至占為己有,自己的成果卻不肯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其實“技能與知識版權”對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他個人的私有財產,他們應該有權力決定它的去向及價值,因為教師也是一門專業的行業。
除了為人父母對自己兒女的無私奉獻,老師也是天底下最無私的人物之一,他可以毫無保留的把知識傳授給別人,為國家培養出在各行各業里有成就的專才,自己卻默默無聞的過著“清寒”的生活。也因為這種傳統的刻板印象,不少人都認為教師的貢獻是理所當然的,不應該有斤斤計較的念頭。
要做個無私的奉獻者或有所保留的分享者? 還是要做個守株待兔或快樂的學習者? 我認為一個人如何看待某個問題的真理和原則才是關鍵。适當的表達及為自己的付出爭取合理代價,是人應有的基本權力,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耕耘才會有收穫,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我們要學會補網和撒網, 而不是等著別人給你現成的魚"

(20090112刊登于南洋商報U教育)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