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我有一個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梦, 有人梦想成真, 有人只會做白日梦。 從小我的梦就是要當一名中學老師, 人人都說机會是給准備好的人, 其實到興華的第一天我已准備好了, 但机會不會因此而自動掉下來, 所以在1989年底, 經過深思及勇氣, 決定自己去爭取, 因為一封辭職信, 圓了我小時候的梦, 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現在梦想成真了, 接下來我還有一個梦, 希望能繼續讀書, 圓我人生中的一個缺口, 過去的不能重來, 但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
Susan Boyle 47 歲能圓梦, 除了她的勇氣, 還是勇氣, 以及對自己的信心。
明天就是2011年了, 我會向我的梦想出發, 也許有人說它是白日梦, 但只要我有行動, 不能如願也不會有所遺憾。
知識技能日日新, 10年前的學位和10年后的學位, 名稱沒有改變, 但改變的是人、社會、學習內容、應對能力......
每天都是我們的起跑點, 人的終點完了也是學習終止的時候, 所以人要不斷的學習, 尤其是 "人類灵魂工程師"。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2011年度高一文商理


                                                           2010.12.29 于忠礼堂

升高一始業輔導營

29/12及30/12這兩天學校為2011年的高一生舉辦了二天的輔導生活營, 內容充實, 如果學生都能好好聽進去, 并開始行動, 我想他們前景肯定無限, 不知道開學后他們還能記下多少?
我班當天的活動照
我們班上的造型


莫家誠代表分享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說易行難

半年前,首相署部長拿督依德里斯說,國家財政赤字步步高升,國債已達新高水準,若不廢除或削減補貼制度,我國將在2020年先進國宏願實現前的一年就宣告破產。日前,副首相丹斯裏慕尤丁揶揄若民聯執政后的百日惠民計劃政策,是欺騙選民的大選糖果,他說如果教師每人每月獲得加薪500令吉,全國有40萬名教師,政府每月的開銷就達到2億令吉,1年就高達24億令吉,它所帶來的影響,就足以讓政府破產。

看了這些報導,肯定會令40萬教師難過不已。前陣子首相才叫人民要改變思維,以便我國能在10年內晉身先進及高收入國,可是副首相卻對民聯提出的百日惠民計劃政策大潑冷水,倘若每名教師真的加薪500令吉,10年后也不算是高薪一族,它更不可能是造成政府破產的主因。

我們經常在教師慶典的場合上,聽到政治人物給予教師的肯定,如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或 “吃的是草,擠的是奶” 等歌頌及讚揚教師的美言,可是教師的福利并沒有多大改變。在這個百物高漲及高等教育費不斷提高的年代,其實教師真正要的只是一個有保障的生活,除了能養活家人,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教師每年都期望政府能調高薪金,不要把他們和一般的公務員來看待,我國教師的待遇跟很多國家比較起來,其實是落后的。

每年國家稽查報告揭露政府部門的弊端,還有某些政府部門過于揮霍、浪費、好大喜功、貪污腐敗的種種現象,長期以來都不見部長跳出來說它是遭成國家破產的因素。假如我國的所有政府部門都廉潔,做事有效率,真正為民服務,國家財政肯定不會出現赤字,人民肯定能安居樂業。

其實許下承諾很容易,但要真正落實還得看人為,尤其在百日內要為人民做等了好久都還未等到的10大優惠。只怕真的讓民聯上台了,百日內他們都無法處理好三党位子的分配事項,到時真的還記得這些承諾嗎?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聖誕快樂


無論是不是教徒, 看到可愛的聖誕老人, 總會開懷。
冬至過了, 聖誕來, 聖誕過了, 新年元旦來, 新年元旦過了, 華人農曆新年到, ......
日子一天天過去,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我們的思維,
總想到自己的過去, 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 每次都說: "以前我們怎樣......, 現在的人不像我們以前.......。"
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年代, 自己的幻覺中,  忘了自己曾經年輕過, 也做過很多大人眼中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誰無情緒? 誰不曾叛逆? 只是時間未到。
什么是人生? 人為什么活著? 人應該怎樣活著?
沒有標準的答案:___________。
有人說机會是留給有准備的人, 其實誤了不少人, 應該說机會是留給會爭取, 會說話的人, 你准備好了, 別人不一定給你, 所以開口直說很重要, 尤其好話人人都愛聽。
祝福天下人都快樂, 期待孩子成長的同時, 自己也要跟著時代的腳步而進步。
遊子們, 外頭雖冷, 但家還是最溫暖的。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做個真誠傾聽者

如果有看過台灣兩位名主持人吳宗憲及蔡康永主持節目的觀眾,相信大家會比較喜歡后者。因為,蔡康永在主持節目時有一個特點,他訪問嘉賓時的習慣性動作總是眼神專注地注視對方,然后點頭微笑,簡單以几句慣用語 “唔”、“噢”、“是”來回應對方,他也善于引導對方把心里的話說出來。而吳宗憲則習慣打斷別人的談話,也習慣幫對方解讀未說完的話,往往讓對方尷尬萬分,自己卻樂得哈哈大笑。

有一本書寫到,一位在婚姻上遇到問題的婦女,去尋找輔導專家,征求專家的意見是否應該離婚,輔導專家不熟悉她的家庭背景,不可能替她拿主意。在輔導過程中只是做了几個簡單的動作,適時地點頭看著對方,以同理心真誠傾聽對方訴說,間中用了“妳認為這樣行嗎?” 、“妳說可以嗎?” 、“如果這樣不行,你覺得那個方法比較好?” 等字眼。待他們談話結束后,那位婦女臉帶笑容對專家說她有了結論。事實上輔導專家什么主意也沒有出,只是以足夠的耐心和沉靜的態度感染了當事者,讓她能夠從非理智的情境轉換到理智情境,自己思考自己的問題,并找出适合的解決方法。

有些主持人在一場會議中,滔滔不絕地占用了整個議程的時間,當別人要提意見或發問時,因時間不足為由會議就草草結束了。還有的在一場有政治人物列席的宴會,通常主人家都客氣的邀請政治人物上台講几句話,可是他們上台一講就停不了,讓主人家尷尬不已。

我們都知道善于傾聽很重要,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具這種習慣。人都有一種愛表現的天性,喜歡以自己為中心講個喋喋不休,喜歡替別人出主意,喜歡看到別人被自己說得張口結舌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在團隊中和這類不善于傾聽的人相處,你會覺得很累及無趣,當你遇到這些長篇大論的人,只能敬而遠之。少說多聽才有機會聽別人寶貴的意見,作為真誠的傾聽者也會發現自己的周圍多了很多知心朋友,對個人做人處事方面肯定有很大的受益。

(20101220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聖誕節快樂

來自 "芬享"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My Two Front Teeth

孩子小的時候都很可愛的, 長大了為什么會變?
聖誕老人有能力把世界變和祥嗎?
今天報紙又報導有年輕人自杀了, 我們的教育改革了沒?
SPM國文及格無可厚非, 历史也要及格, 哪門的教育原理?
再過几年換了部長, 不曉得又有什么新花樣了!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好書分享

哈佛牛津優等生的學習方法與細節
以下為摘自書中內容:
pg13, 德國人才學研究學家威尔尼茨教授認為, 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是德、識、才、學諸因素的綜合效應, 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都會成為學生成才的障礙, 甚至是致命性的障礙。對人才成長規律的尊重, 是促使人才成長的"催化劑"‧所以, 能進好學校的學生, 未必都有最好的成績。國際教育界有個基本的教育理念, 即課業成績并不能反映學生的一切。世界上越是高水平的學校, 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 "好學生"并非仅仅是考試成績最好的學生, 學生的綜合素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獨立思考, 有主見地接受知識

pg41, 在學習上, 直率開朗是良好的品質, 應該敢于表露自己真實的觀點, 真實的情感和需要, 真切表達自己的快樂和沖動, 甚至勇敢傳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如果我們压抑自己的思想, 沒有批判精神, 沒有否定意識, 沒有拒絕心理, 將會導致對自己的鑒別能力失去信心, 蜕化為別人的簡單信服和完全依賴, 成為麻木服從、軟弱消極、逆來順受的人。

參加正式學習之外的活動
pg112, 一個學生仅仅把課內的功課學好, 還不夠, 還必須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搞好課外學習。參加課外活動不會影響課內學習, 一些優秀同學的經驗告訴我們, 參加課外活動, 不但不會影響課內學習, 還能促使把課內功課學得更好, 更扎實。


适應社會的需要和變化
pg136, 21世紀的社會需要大批高素質、复合型人才。為了适應這種需要, 必須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自然料學與人文素質并重, 在學習期間努力融入社會, 增長見識, 增強才干, 從而獲得健康、全面地發生。

完善品德, 完美人格
pg142, 意大利詩人但丁有句名言: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補, 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弥補。能力不足, 責任可補。中國历史上強調做君子, 德胜才是君子, 才胜德是小人, 德才兼備才是圣人, 一個人只有有志有為、德才兼備, 才是對理想、信念、責任的升華。

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

孩子都愛面子書

學年結束前,給班上50位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 放學后,平均每天花1小時做功課及复習課文的不到一半; 每天在面子書上遊覽超過1小時的有一半以上; 沒有開設面子書的不到5位; 一年看超過5本課外讀物的不到一半。
雖說面子書是一個分享區,但仔細閱覽,發現留言大都是無關痛癢的一些話題,用字粗糙及沒有意義,而且很多是不成文的句子,有的上載了一些低劣的短片,還有不少沒有科學根據的心理測驗,正在戀愛的男女還把他們的親密照公開與人分享,或沒有得到你的許可就有人把大伙的合照帖上,其實這些都不是很妥當的動作。而且他們所加入的朋友很多都不相識,如果真的每天上网去遊覽這些 “朋友” 的文字及照片,肯定要花上不少時間,而且會有沉迷的后遺症。

如果我們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對話,也是值得家長及教師作為自我反省及教導孩子的參照,無論內容成熟與否,至少能讓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的道德水平到那里,判斷是非能力不足之處,正好反映了孩子在人文教育這方面需要加強。

在互聯絡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學生能接受科技教育的機會越來越普及,開設面子書、論壇、個人部落格或把拍攝的影片放上网站,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問題是如何讓這些內容具有內涵及符合道德准則,這才是學校及家庭教育需要關切的新課題。

另一方面,學生長期沉迷在交友网、電玩及手機中,習慣了這套所謂“時髦”的表達方式,使語言變得貧乏、單調、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語言應有的朝氣和親和力。身為年輕人更應該要學會尊重他人,不能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或受了委屈,就可隨意在网上公開傷害別人。

在科技當前的教育路上,父母、老師和孩子應該是在同一條道路上一起學習,互相尊重,坦然相處,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心,這些美景都需要大家一起來經營。

(2010.12.14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爸爸替女兒還債


看后有何想法?

在我國,高等教育基金自1997年成立后,短短十三年批准了1664661名大專生的申請,發出了高達3654千萬元的款項。到期應當償還的款項是407500萬,可是收到的款項不及一半,逾期遭拖欠者高達52%,拖欠高等教育基金者人數更多達196402人。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明年教的科目

剛剛收到專麗imail 來的函件, 明年所教的科目照旧。
當我要改變時, 總是不如我願, 也許時机不對吧, 只能認了。
當初要帶班時也有理由不能安排, 可是別人連帶了2届沒問題, 當我沒准備要接高一時, 突然給你, 當我開口要改變時, .......?
大家別忘了以下的重要日子哦!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早婚帶來的影響

14歲少女這個時候應該在做什么? 她可能和同學們嘻嘻哈哈在課室內追逐; 可能正在和一群男女在西餐廳內聊天; 可能還在跟弟妹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 也可能在父母的懷抱里撒嬌。一個看似成熟的外表,一幅稚嫩的臉蛋,14歲就步入婚姻的門檻,即為人妻和為人媳婦,不曉得她了解婚姻是什么嗎?
在早期,舊社會因封建觀念以及落后的經濟關係盛行早婚,那時物質及視覺上的誘惑不多,能接受12年學校教育的机會也少,那年代生活即是教育,生活迫使男女提前早熟,對婚姻也較保守及有責任感。

隨著時代的改變,受到社會變遷、經濟型態轉變及媒體氾濫的影響,兩性在婚姻關係中的角色也隨之改變,女主內男主外的家庭模式也有所不同,加上世界各國的離婚率不斷增加,因此婚姻已不再是一張白紙黑字就可以維繫的。當一對男女在眾人祝福聲中步向紅地毯的那一端開始,一個新的家庭即誕生,家庭的建立,需要面對的首要任務是婚姻關係的建立與調適。可是,一個未成熟的個體,在心智及經濟上是否有條件扮演好各種角色,對于新婚夫妻而言,面對新婚階段發展任務的挑戰是十分艱鉅的。

早婚不僅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他們的學習、事業和前途,總體上看,由于未成年人社會成熟度不夠,缺乏深思熟慮,又不善于處理早婚與工作的關係,也不完全具備締結婚姻所必需的智力水準和社會經驗,有些甚至對結婚行為的性質都不瞭解,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

另一方面,從心理上分析,早婚的夫妻因為他們年齡太小,對未來在家庭中應承擔的義務,如何與雙方的家庭相處,對自己子女的哺養、教育等都心理準備不足,往往處理不好各種生活中的矛盾,不利於家庭的和睦、幸福。因此,他們未來的家庭生活能否美滿,這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

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為什么進不了獨中?


這几年,到了年終或新學年開課的時候,各報章都會報導有關獨中新生爆滿的新聞,尤其是中南馬一帶大型的獨中。

由于校園面積及硬體設備不足,獨中沒有辦法容納那么多學生,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環境,使得不少學生被割愛,尤其是在獨中新生入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小六生。因此有人擔心獨中會走向精英路線,更有不少孩子進不了獨中的家長埋怨獨中領導層無情無義,沒錢時就向華社要錢及跟公眾籌款, 可是孩子要報讀卻進不了,并指責創辦獨中的精神去了那兒?

想起從前,獨中人數下滑及不足的那些日子,大多數獨中師生們可是挨家挨戶地去招生,而且抱著一個也不能放棄的信念,還經常要看家長們的臉色,對獨中認識不深的人士更沒有辦法理解為什么我們要如此做。

這幾年中國經濟崛起,獨中文憑在世界各國受到肯定,加上我國的教育政策一變再變,使得家長對獨中的辦學越來越有信心。以目前獨中面對國家的不公平對待,如果有的選擇,獨中優先錄取成績較理想的小六生,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也許問題出在,只憑一次的智力考試就選擇“人才” ,這種尺度標準合理嗎? 這也是有些家長質疑及不甘心的地方。

大多數獨中一直以來都有對小六生進行入學考試,以往被淘汰的人數并不多,考試一般以4主科為主,即國文、華文、英文及數學,這對語文科較強的學生來說肯定是占優勢。我們了解人才不是完全由智力因素來決定, 很多時候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因為報考人數多,尤其是大型獨中,為了易于操作,一般上各獨中新生入學試都是以認知內容為主,難免會有不少非智力型的小六生被淘汰。

可是基于沒有多余課室,唯有擇優辦學,讓每班人數不那么的擁擠,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對教師及學生都有好處,這應該說是合理的做法。

(這3年來本校的淘汰率超過50%, 看到不少進不來的小六生家長求見校方, 有人說靠關係就行, 更聽到別人說只要有錢就能進來了, 真的今日不同往日, 什么流言都有, 不知是真是假?)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多媒體教學是趨勢

攝于2007.8.17本校网上教學分享

由於科技進步快速,應用多媒體教學不是一種潮流,而是一種趨勢,加上近年世界各國的教育模式強調改革,并積極及推動發展電腦多媒體,讓教師在教學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能易于理解及接受更多的資訊,這是辦學者不能不正視的領域。
教師在上課時利用電腦多媒體的互動性,使電腦輔助教學(CAI)更為生動,也可以運用不同媒體來加強學習的效果,彌補課堂上的不足;而學生可以反覆的使用多媒體教材,直到了解為止,使得學生可以自己掌握學習的進度,對于不了解的部分,可以反覆的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於講述的內容,往往只用口述來表達;若是簡單理念或眾所周知的事務,學生當然可以知道老師所要傳述的理念,但若遇到複雜或抽象的事件,往往會令學生百思不解,無法想像與了解;這時電腦多媒體就能發揮它的功效,老師可以把所要講述的理論或內容,以靜態或動態的圖形來解說,甚至可以用一段影片來表達意念。若環境允許,講師可適當地加上音效、文字或視訊,如此一來,這將是最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學生上課將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這些年來, 我在教學上都使用電腦多媒體授課,不但沒有加重負擔,反而讓我在教學上得心應手,也解決了不少在教學時無法有效向學生傳達的障礙。我也曾多次向不同學校的教師分享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可惜還是有很多教師及家長對電腦多媒教學一知半解,他們反對的原因認為它會給教師及學生帶來負擔。

生活在科技密佈的時代,如果我們能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多媒體教學,多取得這方面的資訊,受益的肯定是我們的下一代。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回家

前天回怡保, 小住了一個晚上便回巴生。
假期進入第三個星期了, 每天看書、弄弄花草及做家務, 一天天過去, 想念上課的日子。
最近很想寫一些東西, 但腦袋空空, 而且不想動筆。
也很想把心里想的東西寫在blog里, 又怕別人受傷。
這几天每天發莫名其妙的梦, 其實有些話不是要說就能說的, 還是要顧到別人的感受,
也許是真話, 也許是為別人好, 也許寫出來后自己會舒服, 也許自己感受是對的,
但還是有顧慮。
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
快點開學吧! 至少日子容易打發, 對著學生及同事有聊不完的話題。
了解年紀近70的媽媽為什么堅持要在巴杀工作, 因為有人可以聊天, 下午打打麻將, 時間容易過, 要不然兩老天天見面開口總是抬槓。

媽媽種的花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創造優質校園文化

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從中學延伸到小學,從校外擴展至校園,借助手机的攝影功能,讓這些令人擔憂的事件一個個曝露在我們眼前,我們不能再認為這只是個案,如果深入去了解現代青少年的思想,也許我們會發現更多的驚訝。
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帶動文明的進步,以及人們在生活中過渡溺于物質享受和依賴科技的結果,造成社會上人們思想頹廢、道德淪喪的傾向。另一方面,社會變遷異常快速,都市化之結果造成青少年犯罪量的增加,校園暴力也隨著日益顯現。

今天,我們的教育在內容或精神上,過于強調科學精神,偏重知識的學習,人文教育似乎被隱沒了。學校的道德教育課程以考試為導向,著重理論輕視實踐; 校園規劃的硬體建設以科技為主,硬生生的鋼筋水泥,校園內少有花草樹木襯托,裝璜也以人工化為主,少有自然景物及文化色彩; 學生行為規範依據校規; 考試有固定的考試模式及綱要等。

近年在文化方面,雖然文學、電影和音樂都有在蓬勃發展,可惜青少年的選擇大多數以情色、暴力及丑陋低俗文化為導向。在人人追求速食及低俗文化的影響下,青少年對藝術、創造之文化就不感興趣,在缺乏判斷能力下認為新的事物就是好的,因此傳統之倫理、道德不受重視。加上他們從小所受的教育過于制度化,無形中人對自我的迷失,無法體會自我存在的意義,對未來失去信心。

文化對人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影響深遠的,文化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以及思維模式。在教育的歷程中,教育者有必要貫注豐富而有內涵的人文精神,因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為的制約作用。

一個整潔、優美、生氣勃勃的校園環境,發揮著強大的潛移默化效能,并影響整個群體生活的規範力量,使在校園的每一分子都能自覺地規範自己言行,形成良好的校園氣質。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教學心得分享

2010.11.15 到居銮中學分享网上教學心得

那天分享完后, 心里有很大的感慨, 腦子里出現了很多個為什么?
為什么獨中教師的素質相差那么大?
為什么教師們對電腦多媒體教學的認識有那么大的落差?
為什么老師對新的措施總是排斥而又提不出好的想法?
為什么獨中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為什么老師的主動學習意願那么弱?
..........................
從深斋的化學教學分享到居銮中華的网上教學分享, 讓我覺得獨中教師之間的分享及交流是有需要的.
在分享過程中, 自己也進步了很多, 所以老師應該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它.

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正在看的一本書

沒有教科書: 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作者 / 李曉雯/ 許雲傑
出版社 /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0/07/02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內容摘要】

p148, 澳洲的合格教師, 從踏入學校校門接受訓練的第一天起, 接受的就是「編寫課程綱領與如何設計教材」的專業訓練。換句話說, 澳洲的教師, 在學校里所接受的四年訓練, 本身就被訓練成具有編寫課程綱領的能力, 并根據課綱整合多種課本知識及各種教學資源教導孩子們。

p176, 澳洲和世界各地一樣, 有才藝班, 有課后輔導, 家教班, 有補習班。放學后或長假時, 正規學校或幼稚園往往會開課后輔導班, 提供有需要的家長安置小孩。社會上, 也是有著各式各樣的才藝班, 提供家長選擇。有針對學校的功課做課后輔導的, 如數學班、物理班、化學班等等; 有針對才藝方面的, 如游泳、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球、西洋棋、鋼琴、豎琴、横笛等等。

p177, 因此, 家長與學生在規劃課后活動的選取, 往往根據「需要」或「興趣」。家長們不會「看別人補習, 所以也趕快送孩子去補習」, 整個社會也不會彌漫著一般「非補習不可」的氣氛。

p209, 「在澳洲, 你從事任何行業都要上學校學習。」「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 只要專業, 別人就會尊重你。」聽完歐媽隨口說出的几句話, 我突然了解到為什么澳大利亞的街道那么整齊乾淨, 而馬路是那么的平坦了。

p211, 因此, 在澳洲, 當人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 考量的往往不是社會地位, 而是自己本身的興趣。在澳洲, 職業沒有「貴賤」的區別, 只有「好壞」的區隔。什么是澳洲人眼中的好工作? 「我自己選擇的就是好工成作。」澳洲人總是這樣回答著。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2010 雪州行動党改選成績

雪州行动党改选成绩(15名票选中委):

1)李映霞 703票
2)杨巧双 644票
3)查尔斯 596票
4)邓章钦(彩虹) 504票
5)黄瑞林 (彩虹)498票
6)欧阳捍华 (团结)478票
7)哥宾星(团结) 478票
8)潘俭伟(团结) 463票
9)刘永山(团结) 459票
10)张念群(团结) 452票
11)郭素沁(团结) 437票
12)张菲倩(团结) 428票
13)拉玛克里斯南(彩虹) 405票
14)林顺康(彩虹) 403票
15)甘南(彩虹) 402票

在雪州行动党大会完成改选之后,新中选的15名州委随即召开会议进行复选。其中,“团结队”主帅郭素沁以8比7一票数险胜“彩虹联盟”主帅邓章钦,成为新届雪州主席。
至于原任主席欧阳捍华转任州秘书,潘俭伟保留署理主席职,邓章钦和隶属独立派的查尔斯圣地亚哥则被选为两名副主席。
以下是2010年至2012年度的雪州执委会:
主席:郭素沁
署理主席:潘俭伟
副主席:邓章钦
查尔斯圣地亚哥
秘书:欧阳捍华
副秘书:黄瑞林
财政:杨巧双
组织秘书:刘永山
副组织秘书:张念群
宣传秘书:李映霞
副宣传秘书:林顺康
政治教育局主任张菲倩
州委:哥宾星, 拉玛克里斯南, 甘南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假期讀物

假期進入第一個星期了, 還有2天。
這星期內很用功的看完了三本書:
第一本, 覺‧教的知慧 (鄭石岩著)
第二本, 學生第二 (李希貴著)
第三本, 焦慮的年代 (編者莎拉‧杜南及羅伊‧波特, 呂捷譯)












星期一跟老么到summit的大眾書展, 買了三本書:
第一本, 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
第二本, 哈佛牛津優等生的學習方法與細節 (健君編著)
第三本, 改變未來的100個新科技
全部70%, 這個假期很多書等著我去看。
其實很想做明年的數學教材課件, 可是到今天還是沒有一個答案, 所以暫時不想動。
所以我們也不能說老師假期不動, 而是明年教什么還不確定,往往到最后一周才知道,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考量。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是教育的基石,所謂開卷有益,但為什么還是有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有人說學生處于課業壓力大的階段,為了應付每天做不完的功課,導致他們沒有多余時間閱讀。可是,我們又常聽到家長反映孩子每天對著電腦,要不然就對著手机和朋友聊天,如果他們把這些時間用在閱讀,想必一年至少能看超過10本書。
所以說時間及課業上的壓力不是導致少閱讀因素,影響學生閱讀的因素應該和個人的興趣、從小的閱讀習慣或同儕、老師及父母的影響有關。

閱讀運動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學校應該有計劃的推行閱讀,透過多元的活動鼓勵學生投入閱讀,並著重於閱讀動機的開發。除了利用外在閱讀動機鼓勵學生閱讀的量,更要重視學生內在閱讀動機的激發,提升閱讀的質,如此學生才能體悟閱讀的樂趣。

從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及閱讀習慣來看,他們閱讀的品質及廣度,普遍來說還不足夠。現今的閱讀運動不應該再沿習傳統的紙筆評量,用一紙閱讀心得當作檢視閱讀成果的唯一方法,而讓學生無法享受到理解文章內涵的樂趣。結果久而久之,對學生而言,閱讀活動就變成額外的功課負擔,導致他們對閱讀喪失興趣。

如果學校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來從事有關閱讀教學活動,舉辦閱讀研習營、巡迴書展、好書交流,以及學校的佈告欄和走廊做適當的佈置,宣導閱讀的重要性,營造閱讀的風氣,讓學生經由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能提升閱讀的興趣。這類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擺脫以往枯燥乏味的閱讀方式,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好處,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接觸閱讀的機會。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班會時間和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帶好書到學校和同學交換閱讀,增進彼此閱讀的廣度。閱讀題材可以多元化,舉凡小說、散文、新詩、雜誌等都是閱讀的素材,而素材的來源也不限於書本,網路、報紙都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全A又怎樣?

每年各項公共考試成績出爐后,學生拿不到全A痛哭流涕,學校整體成績退步校長及老師愁眉不展,甚至影響親子、師生、教師之間的和諧關係---這種現象應該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局面,過度強調考試,讓教育的意義被扭曲,學習的目的更被窄化了。
那天跟一位在安親班任職的家長談話,他說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容易教,除了自理能力弱以外,很多應具備的基本禮儀都欠缺,例如他們吃了午餐后沒有習慣把自己的餐具收拾,當天上課要用到的書籍及用具常忘了帶,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自取他人的東西,玩具及書畫用后沒有歸回原位。他說這些小孩很多都是成績優秀的,進入安親班后要學習做事都很不習慣。

如果我們的家庭及學校教育還是以考試為主軸,這類的小孩肯定會越來越多。不少人擔心以后他們的下一代不知道能不能生存,也有人逆向思考認為他們的下一代會更好,因為父母什么都不會做,就會迫使他們的孩子要自己動手求生存。

一名愛學習或苦讀的學生在考試中拿到A,這是值得為他高興,而那些也愛學習但在考試中得不到A的學生,沒有必要以另類的眼光來解讀他們。

評量主要目的在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應該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實施,而不是一試定終身,否則主動學習的學生會越來越少。

(20101119刊登于星洲日報溝通平台)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我能我行

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 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 15%取決于遺傳, 10%取決于社會因素, 8%取決于醫療條件, 7%決于氣候影響。而個人因素中, 生活方式和心理精神狀態是疾病的主要因素。一個堅信自己能長壽的人一定比相信自己命短的人, 要健康長壽得多。
所以, 遇事你一定要說"我能", "我行"。
牢記: 我能! 我行!
說"我能", "我行", 你的大腦和心理就會從"能""行"上思考問題, 找出措施, 拿出行動, 你就會信心百倍地為"能""行"去達到胜利的目标, 獲得胜利的成功。
如果你老說"不能""不行", 你在未做事之前, 就像一只皮球泄了氣, 不會彈跳起來了。
有聽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嗎?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2010教育研討會(三)

到了年終的研討會結束后, 心里都有點失望, 因為大家都還圍繞者傳統的教學打轉, 總放不下考試、學生成績、課程、榮譽 .......
讀書過程中考試肯定少不了, 評量的目的是什么? 好像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反正不變就對了, 省了不少麻煩, 少考了還得了。
真希望做老師的都能先有一位成績不理想的孩子, 在他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也許他才會看得比較遠一點, 就會有同理心了。
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好的學生, 成績不理想的其實占了"可怕"的巴仙率, 這是我們常看不到的。
如果你問一班小學生他們喜歡及要考試嗎?
答案: 几乎不喜歡及不要, 他們要的是玩遊戲, 尤其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追追。
數年后, 如果你再問同一批由小學升到中學的這一班學生, 他們答案: 應該是不喜歡, 但要考試。
為什么?
因為在他們長期受教育的過程中, 令他們怕輸, 讓他們沒有了讀書的意義, 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他們只知道讀書為了考試, 不考不讀, 考不好會被處罰, 會被別人看不起。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學校培養出來的模型。
其實老師也不必太高興, 以為學生真的喜歡考試, 以同理心, 大人也害怕考試, 不信, 我考考你。
和離校的校友接觸, 不少是到了大學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學習及做學問。可悲!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2010最后一次家長日

今天未來領成績的學生有10位, 看著那些留級的同學很為他們難過, 平時提醒他們時, 沒有感覺, 還認為你囉嗦, 今天又不敢接受事實為自己所做負責。
而那些試讀的又抱著反正是升班就好了, 明年再努力, 其實他們也只會說做不到, 為了應付大人的責備。
那些特准的幫了他們不曉得是幫他還是害他, 只希望他們都能想通, 讀書時間是很短暫的, 以后工作的日子可長呢!
同學們快點醒來吧, 否則你可要后悔一輩子哦!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不要忽略大多數

每年到了年終,那些平時不愛唸書的學生,推算自己也許會留級,于是都會一改過去吊兒郎當及不屑的態度,向班導師探詢今年是否能升班,也央求班導師為他們向校方講好話。
保留升留級制不廢除,這可說是獨中的一個特色,雖然它在教育意義上存有不少爭議,但至少它是維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達到最低要求的指標。一個還沒有作好准備或小學時程度不佳的孩子,有意願進入獨中,大部份獨中都不會拒絕錄取,錄取之后獨中就必須確保他們在6年中學生涯中能學到基本應有的知識與技能,而對那些極少數准備不足或還沒有開竅的孩子,執行留級制讓他們在校多待一年不見得是件壞事。

如果一個孩子在唸書時的每個階段,都拿到一張各校所頒發的畢業證書,卻沒有識字及做事的能力,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時間與精力的浪費,也讓家長覺得教育不值得投資。

從整體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分析,并非全部后段班的學生都很差,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一面,而是長期以來各校能力分班的結果,能進入前段班的人數及班級不多,其余都列入常態的后段班。一般不愛學習的學生影響面較大,而教師又常被那些不愛學習及常搗蛋的學生牽著走,無形中影響教師的心理素質,錯覺地認為很多學生都不愛學習。加上社會的刻板印象,使社會上很多人誤以為后段班的學生比較笨,屬于那種永遠都教不會的孩子。有的家長還提醒他們的孩子不要和這些成績不好的做朋友,更有的家長通過各種管道,要求校方把他們的孩子編入前段班,認為被編到后段班不但學習不好,而且會學壞。

如果從平時教學的另一個角度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后段班的學生,其實大部份是反應敏捷及敢于發言的一群,只要老師有耐心給予指導,多增強他們的信心,要這些孩子在各科考試中及格是不難的事。

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普遍程度,其次才是培養頂尖的學生,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把所有資源都放在少數優秀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大多數。

(20101112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老師角色不易為

教師的工作十繁重,角色多元性,不只純粹扮演老師的角色,在家中為人父母、夫妻或子女,女性教師尤然,為人妻子、媳婦、情人、母親; 在學校中扮演教師、行政、訓導、輔導的角色。教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能力與興趣的一個個學生。
雖然其他行業也有多元性,但教師的多元性特別引起大眾的關懷與注意,大家又對老師角色扮演有特別的期待,對教師的人格及道德要求也不同與其他行業。因此,無形中讓教師心理承受著一定的壓力。

時代變遷迅速,也令老師調适不及,尤其是行政工作,昨天尚明文規定手机不可帶進學校,今日則可不成文的說明只要上課期間不開手机即可; 剛警告住校生不可到學校附近网咖逗留,學校舍監卻對在交誼廳里使用手提電腦玩電子遊戲的住校生視若無睹; 老師常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課不可打瞌睡,卻有少數老師開校務會議時私下做自己的事情。

過去學校講求的是權威式教學,以嚴師為貴,如今則嚴師有過,體罰學生恐遭報復或刊登于媒體要你認錯。以前教學時讓學生在課堂發表討論,回家做主題報告,家長以為老師偷懶沒備課,如今卻成為新式教學法,還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許多事物因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常引起師生衝突,教育部規定不可體罰學生,可是體罰在校園內無法禁絕,因為老師的經驗認為有時不得不以體罰為手段作為負增強。小學生功課不可太多,不可使用課堂以外的參考書或作業,但它的存在卻是事實,無法忽視。教育部規定教師不可兼職或教補習不可超過限制時數,但補習之風盛行,不補反而成了另類。

長期以來教師工作難為,因為發司號令的高官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朝令夕改,由政治人物來指導教育專才,令教師感覺到無所適從。

教師的角色本就复雜,不曾受過人際相處的訓練,卻有學生、行政人員、同事、家長環繞四周,在還沒有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時,卻得花許多時間以求在教學上面面俱到。

雖然,我們都知道教師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然而在無數個行業中,我們選擇了它,就應該以愉快的心情去投入,讓自己也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教育。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2010最后授課日

今天是我們正式結束上課的最后一天, 在班會上和同學溝通, 希望留級的同學不要放棄自己, 而那些真的沒有心向學的一定要有一門手藝, 努力工作一定能有出頭。
預算的不錯, 有10人留級, 也許還有2,3個還有机會救吧, 但這些同學升上去了又如何, 如果還不改掉懶散的作風, 也是白白渡日, 浪費生命。
最后用了李安最近說的一段話, 希望他們能悟道。
接著分享年頭到大掃除那天的照片, 一年又過去了, 明年不知道有沒有机會再教到他們。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是讓每個人都有發表他的意見的机會, 無論他意見是怎樣地被人視為荒謬, 怎樣的與眾不同。但說粗口或用惡言是不是一種言論? 說的人是不是發表了一種意見?
用粗口或惡言并沒有改變說話的內容, 只是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態度。言論自由只是說什么意見都可以表達, 但不表示什么表達的態度都應該容許。
學生有批評學校的權利, 也有批評老師的權, 這些權利必須得到保障。可是保障這些言論自由并不表示我們必須容許學生以任何態度批評學校或老師。例如, 我們不能咒罵, 不該侮辱學校和老師, 等于老師也不該侮辱學生, 咒罵學生。說粗口及惡言不屬于批評內容, 只屬于批評態度,是以不在言論自由保障之內。
教師雖無權干預學生的願望、興趣、愛好, 但有權干預學生的不當行為。某個學生的行為, 不管出于什么動机, 什么願望、興趣、愛好, 只要違背學校的內外公共生活的規則, 妨礙別人的自由, 甚至侵犯別人的人格, 教師就應該干涉, 否則便是失職的表現。

學校參考書的價值

每回逛書展,都會看到書商在某個角落陳設琳琅滿目的參考書,而購買的大多數是為人父母者。雖說目前不少家庭的生活水準提高,若各科都鼓勵學生使用參考書,仍將造成家庭的負擔。
一名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除了面對校內考試,還要面對3項公共考試,如果是獨中生則多了2項。為了應對升學壓力,加上家長重視兒女的學業分數,且各校為了學生在各競賽中爭取好成績,因此參考書就極為盛行及成了師生的必需品。對于學生使用參考書,基本上老師都不會強烈反對,還鼓勵學生購買來自學。

目前,造成很多學生大量使用參考書的原因是教育措施及考試制度的影響,很多家長把教育看得太簡單,以為花了錢,為子女選擇參考書,便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不少家長因為過于忙碌,無暇或根本沒有能力負起教導子女課業的責任,只好利用參考書作為子女課業輔導的良伴。

另一因素是學校考試及內容的偏向,紙筆測驗為評鑑的唯一標準,且坊間書店不少參考書的內容形式符合公共考試模式,而教科書只有一個版本,因此間接地鼓勵參考書的大量發行。

若學校要減緩師生使用參考書,必須改進考試制度及方式,至少教師在評鑑時不要以紙筆測驗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學生平日各方面的表現、生活常規、學習精神都可列入考評項目,這樣必可導正家長、教師及學生盲目迷信參考書的現象。

目前大多數參考書都偏重記憶和認知的層面,而缺乏綜合、運用等創造思考的內涵,而有部份是沒有實質的參考價值,只是供作測驗的准備罷了,過于依賴會阻礙學生的學習自由思考與創造的練習机會,并養成死讀書、讀死書的習慣。

如果教師都能發揮高度的敬業精神,不斷的進修,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反應,老師自己編寫補充教材,然后互相交換使用,這樣才能享受教育過程中的樂趣及心靈上的滿足。

(2010.11.04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大學生失業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是英文程度差所致, 因此為了亡羊補牢,必須把數理改為英文,讓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以迎合2020年的到來。

如果這個理由是成立的,那失業人數應該更高才對,因為還有許多在職大學生的英語可不見得強,也有講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大學生也在失業行列中。

大學生失業或待業,英語溝通能力弱只能說是因素之一,真正原因應該歸咎於個人的特質及就業的態度。
大學生失業率增加不是我國才有的現象,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英國及美國近年來的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大學教育越普及的國家,大學生失業率就越高,這是自然定律,因為市場經濟并不需要那么多高學歷又不具與職務相關性質的員工,而這些大學生又不能屈就于較低級的職位,因此就成了失業一族。

本人所接觸過的失業大學生群中得知,其實大部份主要原因是心態問題。大學生對工作期望太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弱,一般大學生都以為自己很清高,只想坐在冷氣辨公室,要求薪水高,工作時間要短,不願學習及聽人指揮,也不能接受上司的批評。如果是在服務業領域,更不願看顧客們的臉色; 想出來創業又沒有資金及經驗。

其實,大學生應該要了解學與用是兩回事,有知識、學歷,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也等于白紙一張,因此少數死讀書的高材生失業數年后,如果逼于無奈為了生活,只能從事餐飲行業,因為當初他們在大學里所學的理論知識己派不上用場,只有飲食業是不會被潮流淘汰的求生技能。

人的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受教育越多,人力資本含量就越豐富,就業機會就越多,儘管上大學可能陷入失業困境,但是不上大學的失業機率更大。大學生失業不應怪罪于社會或大學時期所接受的媒介語,應該先從自己著手,找出原因。

另一方面,現代學生的價值觀淪落也是主因之一,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盲目崇拜享樂主義,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缺乏對自身能力的培養,進而導致缺乏應有的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加劇的今天,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自然就有被淘汰的危險了。

(20101103 刊登于南洋商報言論版)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2010還剩2個月

今天11月1日了, 時間過得很快。
期末考過后學生及大部份老師都沒心上課及教學了, 數理老師還努力在教學中, 數理是教不完及學不完的自然科目, 語文也一樣, 如果大家都認真對待剩下的二個星期, 學生學到的不只是課本上及有考試的範圍。如果長期能培養起這種考試完后也能認真上課的文化, 那才是真正的 "名校", 再多的抱怨都是人為造成的。
現在學生的生活品質真的令人担心, 大學生也如此, 看了他們的blog及facebook都是一些通俗及膚淺的文字沟通, 內容空洞, 這就是好的文化沒有在學校里被培養起來, 新新教師一年一年增加, 我們的新生代又會如何? 可想而知, 令人感慨!
台灣導演李安回母校台灣藝術大學接受頒獎,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他說了一段話:“我从没有一天觉得我学够了。我们一直在应付眼前的状况,试着跟上脚步。失败是我最好的老师。教育不是人生的过程,是人生的目的。”
是的, 人活著是為了學更多, 希望明年能如願更上一層樓。
只有自我放棄的人才會停止學習。
希望大家明年會更好。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讀書、文憑

古人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水平、素质的不断提高,各界对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学历、文凭也就成为了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是体现个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种标志。拥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是就职、提升的一个门槛。哪怕你拥有高超的技能、一流的资历及管理水平,没有学历、文凭进行渡金也是无法发展进步的。" 某人說。 

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教育孩子的八大智慧

(一)赏识:求知上进的源泉

赏识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赏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事实证明,父母用行动表现出来的爱和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是孩子求知上进的动力之源。而一个孩子如果缺少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二)梦想:创造奇迹的翅膀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明天飞翔的翅膀。教育心理学显示,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孩提时代是多梦的季节,一个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呵护孩子的梦想,并用行动和孩子一起设计未来的蓝图。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知识:自立成才的杠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知识,是孩子自立成才的有力杠杆,有了它,孩子才能撬起自己美好的人生。

有技巧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一步一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增长更多智慧和才能,是父母的重要课题。

(四)品行:茁壮成长的基石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空白的纸,你在那里种下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在这张空白的纸上,品行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基石,它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决定着他的未来是昏暗无光,还是光芒四射。在孩子的心灵里精心种下一颗美德的种子,日后他才能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习惯:成就未来的捷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则强调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是指人的行为倾向,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习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好的习惯是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捷径,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不好的习惯则像缠在身上的铁链,它无形地限制着孩子地思想和行为,阻碍着孩子每一步的发展。

(六)心理:立足社会的支柱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的心理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很多家长只注重让孩子锻炼身体,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克服人性的弱点,把孩子培养成情绪快乐、心态积极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健康、成熟的心理去应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找到适于自己的社会立足点。

(七)沟通:心意相通的桥梁

融洽的亲子沟通不仅是亲子间维系亲情的基础,更是相互交流,彼此理解。提高培养教育效果的桥梁。

融洽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接受,进而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八)榜样:潜移默化的要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但教育孩子的要诀却是自己的榜样先行。

(详文链接:http://www.jdwzw.com/html/jdjywz/index.html)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轉化后進生

  世界上萬事萬物儘管其複雜多變,但只要做具體工作的人以誠摯的愛心執著地去做,事物總會朝著人們的願望來發展和轉變。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也一樣需要誠摯的愛心和執著的努力。

  后進生往往容易受人指責和歧視,他們渴望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寬容。當老師和同學誤解並苛責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不滿、委屈和壓抑,從而產生對抗心理。所以,教師只要對“后進生”特別的關心和愛護,就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主動地接受教育並努力學習。     
  一個工作細心的老師對“后進生”心中細微的變化和生活中的異常舉動都能及時發現。特別是能夠找到“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對他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能及時而恰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價值,領略成功的快感,從而增強自信心,以激勵其進步。當然誰都希望自己周圍的人對自己有個好的評價,這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的本性。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但一個善於改正自己缺點的人才會走向成功。      

  后進生的轉化,一般要經過醒悟、進步、反復、鞏固、穩定的過程。“反復”說明轉變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后進生內心世界常處於矛盾和衝突之中,自信與自卑、努力與懈怠、開朗與憂傷、大膽與怯懦、自主與依賴交替發生。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持之以恆,要有足夠的耐心,按照“反復—鞏固—再反復—再鞏固”的規律,深入細緻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另類學生

20091123于忠礼堂(教專課程)

差不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里, 都有老師眼中的另類學生。言外之意, 這是些不守紀律、不服管教、思想怪異或不合群的特殊學生, 為什么會有這類的學生? 我們又如何面對這類的學生?
為了分類, 不少學校把同質的學生放在一塊, 他們相信同質的聚集在一起才會學習, 否則會被不同質的 "污染"。
過去的教育机會不足, 不得不進行篩選, 在資源不足時有它的合理的一面, 但孔子所謂的有教無類, 是反對淘汰、篩選的, 因為教育就是發展人, 提高人, 所有人都有權受教育, 不因人的差異而受到淘汰。
過去我們以分數為質量觀, 今天就不能只依據分數來衡量, 因為學生處于生長期, 生理、心理、智力以及綜合能力都應該在我們教育關懷的範圍內。
可惜, 為了名, 為了利, "有教無類" 變質了,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把它糾正過來嗎?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電一數學

剛改完高一工科班的數學, 預測很准, 果然只有6,7 個人及格。
從考前他們的准備態度 + 原有基礎 + 平時學習態度 = 7 人及格 + 18 人不及格
應該說是正常吧, 机會是給有准備的人, 平時不努力, 考前才來拼, 要及格除非特殊或奇蹟, 否則就是......。
公式沒背熟, 沒設也沒答, 這扣那扣, 剩沒几分, 這就是現代 "沒關係" 一族的口頭禪。
希望留級的同學明年再來, 跌倒了就要學會自己爬起來, 自救比別人推著你來得有效。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拖拉文化

無法接受這種文化, 以我這種行動派, 講求快效率的人, 遇到這種慢半拍或拖拉形的人, 可就要被"氣死"。
不到最后一分鐘不交功課, 或求你寬容几天。
不到最后一分鐘不採取行動, 或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找原因及借口。
要出門了, 還沒有打扮好或准備好, 總要拖多几分鐘。
約好時間, 總是時間到才出門或匆匆趕到, 好像馬路上的車都會讓路。
遇到這種人, 你可要修行或練禪了。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誠乃做人之根,信仍做人之本

道德可以弥補知識的不足, 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 但丁(Dante)
一所學校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學生考到几個A, 而在于它的學生的品德, 品德如果在他們小的時候無人教導或無法培養成, 到了小學或中學校方就有責任幫他們糾正及除掉惡習。這可說是一種功, 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尤其是在學生的礼貌、紀律方面, 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專注的聽別人講話, 更無法對自己的未來訂下目標。
可是老師能做到嗎? 老師也是人, 老師也有不完美的時候, 尤其面對 "死性不改" 的那種個性的學生, 一看就氣上頭了, 心想這種學生還能幫嗎?
所以老師一定要學靜坐及禪功。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2011初一新生入学试

今天是我校的2011初一新生入學試, 應考生近1300人, 和初三美術統考一起進行, 人多, 聲多, 車更多。
想當年招生多辛苦, 現在不招自己送上門, 這就是前人種樹, 后人納涼的成果了。
明年只開10班, 這2年的淘汰率都超過50%, 可是不見得學生的素質特別好, 尤其在接物和處事方面, 成績也不見得特好, 有些科目及格率沒眼看。
主動性弱, 缺交作業嚴重, 上課時很好動, 嘴巴也停不下來, 也許現在小孩營養過剩造成的吧!
希望明年會更好!
明天學校申請特假, 后天開始期末考了, 同學們可要加油! 今年最后一次考試了。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教育工作靠大家

教育是一項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合力才能成功實踐的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自己的孩子,因此一個人的成長,首先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在這個逐漸走向不婚,遲婚及少生育的時代,成人對小孩的教育工作更顯得艱辛。

在少子化的家庭里成長的小孩,一般上自理能力及與人相處的能力較弱,他們大多數是在大人的溺愛環境中長大,物質生活充裕。尤其是教育水平高及家境富裕的父母,對小孩的管教方式講求開放民主,對學校要求高,但對小孩的品德教育卻要求得很少。因此,在幼稚園及小學校園里常出現不少小霸王,而且善于說謊、好勝和好斗的小孩有增加的跡象。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一個家庭裏,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他們有責任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通過做事可以讓小孩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家居環境,而且要讓小孩明白這些事情是他應該做的,這樣他們對家庭的建立才會有參與感,一旦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也能夠很快適應,不至於被環境淘汰。

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質表現在平時的學習中,所以家長們應儘量放手讓小孩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不能事事代勞,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机會。

另一方面,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社會現象與生態對小孩的影響也很大。可惜長期以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貪污腐敗事件、治安不佳、政治人物互相嗆聲與內斗事件層出不窮,在這樣環境下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

加上一個以經濟生活為中心的時代,不少人只講求用最快、簡便的手段以獲取最多的金錢,成了大家的共識,這種對金錢的獲取欲望壓倒了人們對人文理念、社會公德的關注。于是使得教育越來越功利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冷漠。缺少了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學校教育便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教師的教學工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20101014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說話要有技巧

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皇帝,一天夢見他所有的牙齒都掉了,醒來后,他立即招來一個解夢家,問這個夢具有什么象徵意義。這位解夢家說道,“每一顆掉落的牙齒,都代表著您一個親人的死亡。就是說,您所有的親人都要先您死去。”皇上聽后大怒,馬上叫人把他拉下打五十大板。
隨后,另一個解夢家被召進宮來,聽完皇帝的夢,他說: “皇上你真有福份,您將活得比所有的親人更長久一些!”皇帝聽后龍顏大悅,立即吩咐下人付給他賞金五十。

從這個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技巧的說話很重要,好話人人都喜愛聽,口才好的人到哪里都受歡迎。

在教室里同一種教材,有的老師講課,學生不會感到累,可是有的老師講課不到5分鐘,學生就打瞌睡。因為這位老師的教學有技巧,能深入淺出的把課文重點傳達給學生,使學生願意聽。

我們經常羨慕某某人口才很好,也許品德不怎么樣,但對眾人說話時卻令人心服口服。其實口才好絕非天生,更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可以后天練成,要具有好口才,先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思想見解,加上內在的氣質,就能練成一口人人都羨慕的口才。

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政治人物,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一邊傾聽,一邊模仿。

沒有口才就不會有說服力,沒有說服力就不會有影響力;沒有影響力就不會有領導力,

擁有出眾的口才,流利的語言表達,高超的演講水準,會使你在競爭時代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機會

此外,口才佳還要有說話的技巧,且應該有遠見卓識,講出來的話應該是想他人之所未想,講他人之所未講,講得話要生動、活潑,讓聽眾願意聽,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肯定就能令人心服口服,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名嘴。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PMR及UPSR

(摘自当今大马)

政府拟定在2016年废除初中评估考试(PMR),并由校内评估取而代之;至于小六检定考试(UPSR)则会保留,惟其考试格式将略作更改。

《马新社》报道,副首相慕尤丁说,政府需要时间推行新的评估制度,以免现有的学生在新制度下受到影响。
有鉴于此,他说,2016年起,初中三学生届时将透过校内评估,至于应考UPSR的小六生,其考试的格式则会更动。
慕尤丁也是教育部长。目前在澳洲悉尼出差的慕尤丁对随团采访的大马媒体作出上述宣布。
公考圆桌会议各造都赞同

“如果我们要开始改善UPSR及PMR,最早也得在2016年开始推行。现有的学生无需应对新的考试制度,因为他们已适应原有制度……不过,在2011年刚入学的学生,便会在2016年首度应考。”
他说,第三次进行的改善公考圆桌会议已完成,各造也对教育部提出的上述建议表示赞同。
“总得来说,大致上有许多人赞同保留UPSR,惟须作出改善;至于PMR,大体上则赞同以校内评估取而代之。
“重点是,各阶级的学生及所有学校的学生都必须接受评估。”
慕尤丁说,政府拟议修改的UPSR应考格式,将以60%的基础为学术成绩,另外的40%成绩则归课外活动。

他说,上述建议将带到内阁讨论,一旦内阁通过,教育部则会宣布详情。
针对以校内评估取代的PMR,慕尤丁说,考试局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协调各校的测验模式。
“我们或许会在一个星期内,作出正式的宣布。”
慕尤丁说,改善公考旨在加强国家的教育素质及制度,以免这些评估纯粹被视为一项考试。
他还说,政府改善PMR及UPSR公考制度,也牵涉到更改课程纲要、教科书及师资培训。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函授電腦科技課程之一

网路禮仪
网路禮仪是网路世界中行为的重要规范,是使用网路的第一步。网路新鲜人常易在不熟悉网路禮仪的情形下,得罪人而不自知。遵守网路禮仪可避免与他人在网路上叫嚣谩骂或互相批评,让所有人以理性的方式使用网路。

网路禮仪中应遵守的重点为:
1. 有对他人保持尊重的态度、言論及措辞宜谨慎。
2. 不散播谣言。
3. 尊重他人隐私权。
4. 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5. 不濫用、浪费网路资源。
6. 不在网路上从事非法行为。
7. 遵守网站所订的规范。
8. 主动协助他人。

遵守网路禮仪可让自己在愉快的使用网路、减少问题的发生,对网路世界的和谐尽了一分心力。

网路交友应掌握以下的基本原则

1. 登錄个人资料应谨慎考虑。
2. 与人交往不轻易透露个人资料。
3. 网路聊天室众多,应选择优良的交友、聊天网站。
4. 避免单独与网友見面。
5. 遵守网路基本禮节。

网路沈迷

上网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或是休闲,适当应用网路可以带來工作上的帮助或是生活的愉快,而过度的沉迷则会引发问题。特别是时下的年轻学子,有人沉迷于在线游戏、有人则终日在网路上与人交谈、无所事事,满脑子都充

满网路的东西,产生许多心理上的问题。如何查觉自己已沉迷于网路或是自己的子女有類似的问题呢?

以下的征兆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1. 无法控制上网时间,上网时间过多,甚至废寝忘食。
2. 在没有使用网路时,会产生不安、易怒、沮丧或暴躁。
3. 因上网而忽略了真实世界的重要事物。如人际关系、课业或工作。
4. 过度利用网路來逃避问题或疏解烦躁不安的情绪。

沉迷网路者可以透过以下的方式进行矫正:

1. 找出网路沈迷之原因。
2. 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
3. 转移生活的重心到真实的世界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有趣的事物。
4. 旁人应多加以关心协助,发展人际关系、纾解压力。
5. 增加其它休闲活动。
6. 学习时间管理。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為什么孩子喜歡電玩?

根據諾頓家庭上网報告揭露,現在兒童平均每周上网19小時,該報告也表明,全球的孩子都是在網路環境中成長,他們不但學會了駕馭網路,而且還面臨著各種情緒的困擾。

父母也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會沉迷在電玩遊戲? 電玩及唸書其實難度一樣,但為什么很少有人像討厭唸書那樣討厭電玩?

青少年對學習電玩新技能興趣特別濃厚及期待,可是要他們坐在課室几個小時學習他們不感興趣的科目,是不容易的事; 同樣的,要他們遠離電玩也是一件難事,除非我們設計了一套能吸引他們主動學習的課程。

青少年喜歡電玩的主要因素有電玩的遊戲活動過程提供了一種內在的獎賞,如完成一項任務后就能得分,每一局都有總分顯示,遊戲者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在不斷進步,這是唯一靠自己實力而得到的成就感。第二點遊戲者有自主權,玩什么遊戲,難易度都由自己決定,沒有外在監督和批判,也沒有壓抑感。另一點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在遊戲中都能實現,如開動超速又刺激的跑車、用鎗射擊對手、控制遊戲中的虛擬人物等。

相反,孩子在課室內所學是統一的學習綱要,考老師所出的統一試題,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必須作答,考得不好還得接受師長的批評及同學的嘲笑。

那些每天過著沉悶無趣日子的青少年,只好往外尋求能彌補心靈空虛的活動,除了逃學、抽煙、打架和當學生群中的老大外,唯一能消磨時間又有成就感的就是電玩。

人長期在虛擬實境中,習慣以這種方式與世界交往,無論如何也學不會認真和負責,當他們沉迷其中后,也就分辨不清真假,對于真實人生更不會有貼切的感受能力。

電腦時代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事實,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更應該重視電玩所帶來的問題。我們必須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科技,增強他們的人文素養,多塑造有文化氣質的環境,鼓勵孩子多接觸有意義的活動。

(2010-9-30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一位看似叛逆的學生

今天早上接到教務處的代課紙條, 心想難得有空堂又被捉去代課, 有點不願意, 但沒辦法還是要去。再看看字條上的班級, 原來是初二忠, 這是好多老師投訴的一班, 去看看他們到底有多 "壞"。
第二節鈴聲响了, 進到班還沒有進行三步曲, 一位小男生就很沒禮貌動來動去及講話, 再看看他的衣服, 沒塞好, 衣袖又折起來, 我也用很不客氣及嚴厲的語氣提醒他, 最后經過一來一往的回話他才"像樣"一點靜下來。后來問問他的名字, 原來是從來不教作業, 上課愛搗蛋出名的。
為了讓全班有事做, 于是要他們把上一節數學老師點的作業做完并交上, 在他們做的過程中, 我也叫這位愛鬧小男生到我前面來做習題。他開始找了好多借口, 不會做, 沒帶作業簿, 沒筆等...
最后還是屈服地乖乖的站在我旁邊把它完成了。其實不是他不會, 而是因為之前太多的失敗(從來沒及格過)讓他討厭做功課及上數學, 跟他聊的過程中, 他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家里有錢, 因為態度欠佳, 站沒站像, 肯定常被罵, 所以才愛頂嘴, 無所事事, 做出令人討厭的事。
這班其實不壞, 只是沒有机會得到被人肯定的机會, 而且每位老師為了趕課, 也沒有机會發掘他們的閃光點, 所以才像傳染病, 讓每位老師頭痛。
這就是教育培訓不足所引起的后遺症之一。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生命不可逆轉

無意中在面子書看到一群中學生在一場生日會上玩 “阿魯巴” 的系列照片,而且還包括了
女生,只見几名男生把不同的女生抬起往柱子撞,圍觀者一個個帶著興奮的笑容,也許當下他們只覺得好玩,并沒有考慮到后果。從他們的舉動就能意識到這群年輕人對事情的嚴重性沒有認識,他們對別人的痛苦肯定也不會有感覺,這是多么令人擔憂的事。

什么是“阿魯巴”? 從网絡上所呈現的資料,它的英文名叫Happy Corner,在臺灣則被稱之為阿魯巴,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玩法是由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后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包括在柱上磨擦。

在臺灣,學生玩阿魯巴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用來教訓受害者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因此玩的人都會說是玩假的,只是虛晃一招,很少會真正撞到要害。但是若不幸撞到要害,會有什么后果?這是一般年輕人很少去考慮的問題。

從過去各媒體的報導中知曉,曾經碰過不少學生玩阿魯巴后下場慘烈的案例,有學生陰囊被撞腫得像西瓜,有學生睪丸紅腫破裂,還有下體嚴重瘀血,這些下場都會損及個人的生殖器官,也會影響往后的婚姻生活。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遊戲,但一生的傷害,其后果是讓人無法想像。通常在群體遊戲時會過于興奮、激烈而忘我,加上一群血氣方剛又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少年,又怎能體會到生命只有一次,失去的東西是不可逆轉的呢?

很多意外事件經常在校園里發生,學校教育應該怎么教導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又什么原因使得生長在安逸生活中的孩子缺乏這種美德。也許是受娛樂媒體的影響,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失衡,或個人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所以才使得他們無法理解生命的可貴。

(寫于20100916)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暫時不回國或移民

通常一個人到國外唸書后不想回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為了所學的專業能得到發揮空間、能取得更高的酬勞或生活上的自由。另一常見的因素是因為年少時就離開家鄉到國外唸書,長時間對國外的生活環境和節奏適應了,回到祖國反而覺得不适應,就算勉強回來也常出現許多抱怨及看不順眼的事,這並不能說他們不愛國,僅僅是習慣而已,因此有不少年輕人學成后并沒有馬上回國。

另一個原因,他們希望能在國外先工作一陣子,吸取多一點工作經驗或賺取一筆金錢后才回國,但是他們忘了因為國情及生活環境不一樣,一個人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久后會對它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日子久了會沒有勇氣離開自己已習慣的地方。

當一個家庭要移民時,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小孩的教育,因為我國的教育制度以應試定終身,而父母又想讓孩子能在自由及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受教育,都非常仰慕西方國家開方式的教育; 另一個因素是要拓展自己的業務,令家人的生活更舒適。

當然移民要考慮的因素比暫時不回國來得多及深遠,因為他關係到下一代家庭成員往后的演變,如果移民地不是和自己母語及膚色相同的國家,也許到了下一代我們的根就被切斷了,或許因為兩代生長環境及教育背景不一樣,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上就會產生問題。移民前還有很多問題是我們必須仔細考量的,免得為了下一代好反而害了他們。

無論是暫留國外或移民,在國外生活真的能夠愉快、幸福嗎?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很多時候關鍵在于人的心態,能否說服自己及家人,以及看自己是以什么目的出走,為了舒適的生活,為了下一代,為了逃避,還是為了榮譽。

一個國家制度,如果不注重人才,人才就會外流。人一定會嚮往一個較安寧,公平,民主,自由的國家去生活。新加坡是大馬人才外流或流失的最大得益者之一,新加坡專門招收外國的頂尖人才;而諷刺的是大馬卻專收受教育不多的外勞。

但不管是暫留國外或移民,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及辛苦培育我們長大的父母親,更不能將不回國的理由順水推舟或怨天尤人。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能力分班的迷思

台灣彰化一所號稱明星國中,新校長力抗家長壓力,拒絕能力分班,于是今年9月開學,總共有180名新生沒去學校報到,紛紛選擇到私立學校就讀。該校校長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提供公平的學習環境給每位學生,面對家長及民代請託的壓力,校長不低頭,堅持做他認為應該做的常態分班。
針對這起事件,台灣教育部長也贊成該校校長的做法,他認為培養學生自我成就感才是增進學習效果的正途,呼籲家長不要迷信明星學校及能力分班。他說能力分班下的后段班學生往往因挫折感而出現一些學習偏差現象,學科成績好的學生,德育、體育及美育等方面未必佳。常態編班不僅學生可彼此學習長處,產生互補作用,功課好的學生也可當小老師,教成績差的同學,增進學生良好互動關係。

在教育界,常聽到不少人以孔子的因材施教及有教無類的字眼來解讀能力分班的合理性,其實以現在各校的能力分班制,并沒有真正體現孔子的教育精神。孔子的因材施教及有教無類是根據那個時代和門徒個人特性的一種教導方式,而不是像現代學校根據專門教授的知識來分班。

因材施教應該是老師要改變教學策略來適應學習者,而不是透過考試機制的篩選,將成績高分者聚集在一起,再把一半以上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集中到所謂后段班,然后任其自然發展。

人類大腦記憶機制有短期記憶跟長期記憶,考試完后就忘光的知識是存在短期記憶里,填鴨式的學習基本上是強化短期記憶,而能力分班所帶來的學習痛苦、被分類的不公、對自我的膨脹或貶抑,它會進入大腦的長期記憶,影響人的一生。

能力分班真的對學生程度有補強作用嗎? 其實不見得,因為一般上教材難易度、試題、升學主義都未變。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不管是怎么樣的分班方式,教師的品質才是教學品質最重要的因素。

行行出狀元,大家應打破傳統升學掛帥的價值觀,許多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也不全是出自名校或高學歷。
(2010.09.22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多讀、多談、多探索,豐富大腦背景知識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可以透過已知的連結繼續擴充,且一旦連結起來,就不需再借助原來的神經元便可自行連接。例如,曾經看過蒙娜麗莎圖像,即使模糊程度90%,仍可立即辨認。這說明了背景知識愈廣,愈有助資訊的吸收。

要擴充背景知識,多閱讀是最好的管道之一。因為,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閱讀時可以活化腦部許多區的神經迴路,大量的閱讀自然會形成豐富的背景知識。
此外,探索知識的管道要多元,退休的榮總神經內科醫師,也是著名的阿滋海莫症專家劉秀枝,以她兒時經驗為例,小時家裡開店,一有空閒她就跟家裡的師父「鬥嘴鼓」,東聊西扯,問一大堆問題。她特別強調,要多透過與人互動、聊天、問問題來學習,「別讓求學問的管道只剩下Google,只剩跟電腦互動,」。
科學研究也發現,父母親的言談如果比較豐富,對孩子的大腦很有幫助。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研究員周育如解釋,父母跟孩子的談話,慢慢會變成孩子內建的思考,你和他怎麼說就影響他怎麼想,怎麼觀察事情、看待事情。重要的不是說話量,而是言談品質。
很多父母最常跟孩子說得都是:「快點起床」、「快點吃飯」之類的,這就不是豐富的言談。當父母的言談可以引導孩子去看、去想、去觀察事情,經年累月下來就有很大的影響。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郭乃文教授指出,「人的大腦天性是愛學習的,當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學得基本的技能,你再把他丟進那個挑戰裡的時候,他所得到的經驗就不會只是挫折,而是『我可以』……,會不斷有正向經驗的累積。」
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才是鍛鍊孩子意志力與內在學習動機最好的沃土。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開會

 什么情况下有必要开会,开会开得好是一种效率,开得不好就是浪费时间。因此首先应确定哪些情况下必须开会。
◆需要通过讨论来获得最佳的决策,需要开会。

◆需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获得别人的支持需要开会。

◆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需要开会。

◆传递会议的内容复杂但是很重要,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正确理解的需要开会。

◆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达在传递信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励士气。

◆汇报项目的进度,协调多方的合作需要开会。
组织会议下面十点应该注意:

  1. 目的。每次会议要有明确的,可以准确界定的期待目标。要清楚,会议是为了信息交流,解决问题,还是做出决定。
  2. 组织准备。通过Checklist和时间表确保会议的组织工作,如技术问题,会议室,辅助工具,能万无一失。
  3. 内容的准备。日程和大致的时间分配,所有相关信息和文件,并通告所有相关人员。
  4. 时间。会议最长不宜超过90分钟,最好只有60分钟。如果议事内容太多,要安排休息。
  5. 准时。要准时开始。等了一次,就总是要等。检查一下是否所有中断会议和影响会议的因素都排除掉了?
  6. 纪律。与会者的自律和时间纪律。是否确定了掌握时间的人,以及最好的时段安排,并确定了结束会议的时间?
  7. 视觉工具。视觉辅助工具的使用,如白板,投影仪,记录纸,图纸板等。讨论的内容应该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8. 会议管理。有权威的会议管理人。限制离题的讨论,检查事先通过的会议目的是否达到了。
  9. 会后行动。与会者达成一致,并决定以什么样的后续行动保证会议结果的推行:谁在何时完成什么?
  10. 纪要。手写的行动计划和会议纪要可以马上照下来或复印,让所有与会者拿到。

在制订会议计划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会议日程安排上盡量做到要给每位与会者一段正规发言的时间。
二、使每位与会者都负起责任让每位与会者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以提高会议的成效。要使那些不喜欢发言的人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发言,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主意。
三、将插话和跑题降到最低限度要找到降低插话和多人同时发言的有效办法。

全球教育都一樣

看完了2本Rafe Esquith 所寫的第56號教室后, 發現原來全世界的教育都有它的盲點, 只是我們看報導及介紹時都是好的一面, 所以認為歐美國家的教育是"理想"的。
以下一些分享的句子:
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觀點看事情, 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
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
老師可以嚴格, 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
老師可以帶班級, 但決定這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
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 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 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
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 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 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 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
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 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物, 能進入他的身體, 用他的身體行走。
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放、拥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
孩子們上自然課的時候應該放下書本、拿起實驗器材。他們必須觀察、實驗、記錄、分析。最重要的是, 他們必須失敗, 并從失敗中學習。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為什么不愛閱讀


以下三个问题都答 “是” 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 雷夫艾斯奎 (Rafe Esquith)

1. 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 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 你是否曾因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阅读是教育的基石, 所谓开卷有益,只要不是黄色小说,读什么不应管太多。
----- 洪兰教授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及孩子不爱阅读?

老师及家长也要反思一下。
大人总认为 武俠小说不能看因为会著迷;
老夫子,小叮当没水准;
爱情小说看后会胡思乱想;
还有一定要看名著,或有水准作者写的东西,还有要文字多多的,还有。。。。。
总何言之, 以大人标准准没错,
我可不是这样走过来的,我相信很多爱看书的人是从“多元”的书堆中走过来, 为什么到了今天才跟他们说这个不能看, 那个不能看, 最后他真的什么都不看。
人生总要有过程, 没有跌倒那知痛, 没有伤过那知疼, 没有看过那知它不好,没有做过那知它不行。
适当的指引才是教育的重点。
只要他们肯拿起课外书,又何必在言语上给于太多负面意见及批评呢!
到头来,我们谁都没有嬴。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修得教專文憑就專業嗎?

經過2年時間,我校32位修讀新紀元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的老師,終于修完了和教育有關的8個科目,其間每位學員必須被校內外監察員視察教學6次。被視察后的老師都有同感,如果每節課學生都能像被視察當天那么認真及專心聽課,老師就不必為了管理班上秩序而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必因為學生沒有反應及不專心聽課而生氣。有被視察到的班級,學生也認為如果老師每天上課都能像被視察時那么認真、講課那么生動、專業,學生就不會聽不懂老師上課講什么,或上課時覺得沉悶而打瞌睡。

每次,獨中教師到中國或台灣的重點學校和當地的教師進行交流時,都很羨慕他們的學生素質好,教師也很專業,更羨慕的是中國及台灣教師上課節數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他人好的一面,沒有真正體會到他們背后所做的努力及所花的時間。

例如中國的教師上每一堂課之前必須認真寫教案及學案,隨時要被校長及相關人士進班聽課及評鑑,因為他們有一套教師評鑑制度,壓力肯定不會比獨中教師小。

這也是他們經過長期努力建立起來的文化,如果我們把這些措施強制用在獨中,獨中教師的流動率肯定很高,雖然大部份老師都認同被視察及寫教案對教學有很多好處。問題是獨中長久以來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教學評鑑制度,加上合理的條件還沒有改善之前,這些措施強硬實施在獨中教師身上,對老師來說肯定是一種負擔。

就以這次我校32位老師的校內外教學視察為例,不少老師是在很大的壓力下完成這項工作,有的教師被視察的前一周無法安眠; 有的教師為了寫好一份教學設計,把要批改的作業堆積如山; 有的教師為了應付當天的視察課,臨時改變了他們平日熟悉的教學模式,視察完畢后又回复原形。

以上現象,值得我們沉思,教師修得了一張教育專業文憑后,真的就表示這位教師會教書育人了嗎? 或說他就是一位合格的教師了嗎?

(2010.09.09 刊登于星洲日報言路版)

花了RM168(折扣40%)買了一套教育丛書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生命記念冊

人走到生命的盡頭與年齡無關,人活得精采與否也與生命的長短無關。如何把活著時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一本精美的生命記念冊肯定少不了。
人活著的時候很少會珍惜身邊的事與物,往往等到身體出了毛病、親人突然離去或遇到人生中最難渡過的日子,才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時候沒有多少時間讓我們停留,也沒有多少机會讓我們把心中未說的話用言語來表達。因此,對那些不善使用科技的人,我們需要一本生命記念冊,而對科技很熟練的人,也許可以開設一個屬于自己的部落格。無論那一種形式都各有千秋,重點是人要坦然面對生命并珍惜身邊的人。

如何使用生命記念冊? 它的意義又何在? 肯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法。

我想它應該是一本寫給自己,讓自己不斷反省的一本生命成長記錄本; 它也是寫給后人,作為借鏡的一本生命教育手冊; 它更是一本寫給親人,對自己生命結束后的一種交待。

現代人毛病多,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的累積會轉變成暴力,暴力的展現會讓身邊的人受到傷害。當我們情緒不佳時,如果能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負面的情緒就會得到紓解,那么我們周圍的暴戾事件就會減少,生命就會更有意義了。

因此,一本有意義的 “生命記念冊” 值得我們擁有。

兰花開了

種了好久的兰花,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了花, 無意中發現了。


還有很多植物, 有空就用它們來解解悶



2010年9月6日星期一

教书还是育人

投入教师行列超过20年,常常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当老师,为了教书,还是育人?
尊师重道常不时被人唤起,不管他们的用意何在,想一想为什么要由圈外人来喊,而不是由教师自己去争取。如果家庭教育到位,而每位教师都能把教书与育人的工作做好,也许社会就不会出现小流氓。
以往家长送子女进学校,都抱着让孩子认识多一点字,多学一点做人的道理,对老师非常信任及尊重。当年的老师也抱着一颗热诚的心,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也教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受益,学生也不敢对老师无礼。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媒体的发达,教育原有的宗旨慢慢的走了样,教师的心也被动摇了,家长把子女送进学校似乎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钱途”。有的家长还认为他们的孩子学不好,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

五育无法均衡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是知识及德行并重才对,可惜不少学校领导为了满足自己的荣誉、家长的期望及面对教育局的评估制,逐渐的走向以及格率和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着重突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比赛所得的奖项。
往往少数人的特殊表现不能突显整体,因此,校方强制性给考试班额外补习,并删减体育及美术科目,增加重要科目的授课节数,无形中使得学生的德智体群美无法平均发展。
年复一年,学校以这种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不过是一部会考试的机器,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什么都不会,有如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幼稚园大学”里所描述的。
的确,现在校园里出现越来越多对自己日常作息无法自理的小霸王,不会主动做事,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无可否认,知识固然是学生争取更高学历的最佳条件,但要如何生活及与人相处愉快,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德行。不会生活的人,就算手上握着一张优异的高等文凭,它和白纸没有什么分别。
只期待校方领导层能放下名和利,教师能以专业教学,家长能拼弃分数主义,教育部能废除不必要的公共考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有意义,教师教学才有乐趣,往后的教育才会有所作为。

(刊登于南洋商報言論版)
2010/09/07


●黄燕娣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雪隆校際舞蹈觀摩會

昨晚帶著13名學生到天后宮參加第24屆雪隆校際舞蹈中學組比賽, 2:30pm就出發, 結束時已11:30pm了, 回到家12:30am, 躺在床上已凌晨, 今天昏睡了半天, 那種累無法形容, 所以為什么老師不願帶隊也是因素之一, 尤其是周末及假期。
這次也許跳的新生占了一半, 而且舞蹈屬于比較古典, 學生展現不出那種 "美", 比賽未結束我就知道拿獎的机率不高, 果真如此。這也算是一種學習及吸取經驗吧! 學生總愛到最后一分鐘才練習, 也許是一種 "文化", 無形中在他們身上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