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上完 "教學反省" 后應

刚刚教書時覺得很吃力, 以為兇學生聽你的或及格率高就是一位 "好老師", 慢慢的覺得學生只是怕你而不是 "喜歡" 你, 因此就開始自我反省及讓學生以報告方式(匿名)來評鑑我的教學及處理班務的問題. 開始階段的確很 "傷" , 但這是改變我教學的最佳管道, 現在我多于 "學生日記式" 的方法了解自己. 人都有錯誤判斷事物的時候, 只要能改就有機會成長, 更能達到雙羸.
十多年前的學生給我評語是兇, 看到我就閃, 現在的學生至少能主動跟我開玩笑及與我"談心".
理論大家也許都懂, 但在實踐起來不易, 今天老師說了一句很重聽的話: "人要有适應環境的能力, 環境不會因為你而改變."
回頭看在我們的老師群眾, 有人常遲到, 有人放學鈴聲一响就背著書包離開, 有人常閒聊, 有人為了讓學生高興送分數等現象, 雖然是屬于極少數老師, 但往往就是因小而擴大.
沒有時間, 忙是我們常掛在嘴的用語, 其實真的是那么忙嗎? 或不忙才是正常嗎? 忙的定義是什么? 也許老師常關在學校, 沒有機會接觸外面, 所以沒有的比較才會有此感覺.
上了6 天的課才深深體會到老師真的要常進修, 做個研究型的老師才是老師. 郝老師除了為我們講一整天的課, 還要通過网絡和在台灣的學生解惑, 很佩服, 這就是專業.

(寫于2008.11.25)

1 条评论:

吕俍駩 说...

发牢騷也是渲瀉情綪或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能让一个人的心理更健康,与要有积极的心态並沒有衝突,而且是两回事。所謂的积极,更应該是要积极的去改変能有所改変的客观环境,能不能改変,心态也是同样的种要,也許它不容易,但不代表不能,影響更多人有积极的思維是可以同歩进行的(否则怎会有308的局面)。

我认为做老师的更不应該“认命”,更要有信心与恆心,否则如何教学生(讲一套做一套),同时对这个世界(社会)还能夠有期待嗎?

当有人对措施提出看法或不同意见时,不应主观偏见的认为他就是不思进取、心态不変或是他在反对,做老师的人更应客观的看問题。(同理心是要实践的。)